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宋士 > 第117章 馭民之術

第117章 馭民之術(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紅樓之橫行無忌廢材太子成霸道皇帝三國:炎漢三興女帝饒命:我真不是太監啊!林沖撿到一本水滸傳雅德維加,從波蘭國王到聯統歐洲海賊:娶老婆這種事青雉贏麻了四合院:開局找於莉相親四合院之正陽逐夢大唐:我為仙師,護衛國祚五百年春秋:杞人不憂天復興漢室,從成為劉備女婿開始大秦哀歌我的娘子是窮鬼女帝漢末小人物紅樓之致太平回到古代當聖君逍遙庶子綜影視之宮鬥贏家日不落大明:洪武人皇

馬光的保守派,最終演化成了黨爭。

王安石打擊保守派,烏臺詩案,一大批反對派成員被貶斥。司馬光執政,又將新法官員全部貶謫,同時將推行了近20年的新法盡數廢除,此為“元佑更化”。

公元1086年,司馬光、王安石同一年去世。黨爭反而愈演愈烈,國家政策搖擺不定,國事日非。就像歷史上的靖康之恥,投降派、主戰派輪番上臺,最終導致了國破君亡的可悲慘劇。

兩河無主之地,正可以大肆推行這“中華學堂”。一旦事成,便可以和行政學堂無縫對接,足可以改變兩河教育的現狀。

“相公,宣撫司若是不開科舉,恐怕會冷了天下士子之心。”

“開科取士,一年不過一二百人,最多不過四五百人。兩河“行政學堂”,再加上招賢納士,至少已是千人。要說冷了天下讀書人之心,恐怕言過其實吧。”

王松哈哈笑了起來,神情也變得嚴肅。

“若是隻想當官,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甚至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大宋朝廷哪裡可以混混,在我宣撫司治下,想都別想!”

李若虛心裡一驚。大宋朝廷不抑兼併,不限官員經商,不懲處貪汙受賄,官員上下其手,個個富的流油。到了王松這裡,要講究吏治清明,這些舊派的官員,很多人因循守舊,不與時俱進,恐怕要栽跟頭。

“相公在兩河墾荒屯田,興辦實業,編練新軍,安撫教化,雖是功在千秋,然這興辦學堂,開啟民智一事,似乎頗有不妥。”

“哦,李公有話直說,在下洗耳恭聽。”

王松不由得一愣。看來對義務教育這件事,李若虛有不同的意見。

不過,他並不是獨斷專行之人,李若虛性烈如火,直來直往,倒是和謹小慎微的馬擴、黃縱幾人互為補充。

“相公雖是文韜武略,但未必博覽群書。相公可曾觀過?商君書??”

王松看著小心翼翼的李若虛,哈哈大笑了起來,也瞬間弄懂了他話裡的意思。

《商君書》是戰國時秦國名相商鞅所做,也被列為天下第一禁書,歷朝歷代只能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歷代君王和準君王才能讀到。

想不到這李若虛,竟然也讀過此書,而且還對這些邪術如此推崇。

“原來李公也知道商鞅的馭民五術,而且是情有獨鍾啊?”

商鞅的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壹民就是愚民,五術為歷代帝王王霸之道,以此為不宣之密。

閉塞試聽,讓百姓愚昧無知;讓百姓整日勞作,耕作不息,沒有精力胡思亂想;民辱則官尊,百姓尊嚴全無;嚴苛賦稅,百姓終日在溫飽線上掙扎,人窮志短,易於控制。

這便是弱民之策,和真正儒家思想的“有教無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比起來,實在是驚心動魄、醜惡不堪。

這不由得讓王松想起了後世的“總缺三兩銀子”的典故來。

《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記載了清朝乾隆時期的資料:中國農民一直以粗糧、青菜為主,偶爾能吃一頓雞蛋,除節日或特殊時間,肉類很少出現在餐桌上。

當時,中國一個普通中等農民家庭一年收入在32兩白銀左右,但花銷卻多出了3兩,為35兩;在同一時期,英國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等的發明,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工業時代。

領先世界千年的中國,為什麼無人鑽研“蒸汽機”?“3兩銀子”的收支差額便是罪魁禍首。一個家庭一年掙32兩卻要花35兩,缺少3兩銀子,不能放開吃,家無餘糧,誰有閒情逸致去鑽研“蒸汽機”?

商鞅的 “馭民五術”,是古代帝王必學學科。百姓解決了溫飽問題,便會琢磨其他事情。乾隆的“缺少3兩白銀”,便是就是“貧民、弱民、愚民、疲民”的所謂帝王之術。

李若虛臉上一紅,表情卻是十分嚴肅。

“既然相公知道馭民五術,知道愚民、弱民之策,又為何要大辦學堂,開啟民智,豈不知“民愚則易治,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相公大肆辦學,開啟民智,有教無類,豈不是與治國之道背道而馳?”

大宋朝廷以文制武,卻也是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除了少數的文化精英,大多數的百姓,不還都是老老實實的窮苦人家嗎。

要是百姓都富有,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起義了。宋史所載,宋朝300餘年,農民起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武神仁威演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