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宋士 > 第117章 馭民之術

第117章 馭民之術(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紅樓之橫行無忌廢材太子成霸道皇帝三國:炎漢三興女帝饒命:我真不是太監啊!林沖撿到一本水滸傳雅德維加,從波蘭國王到聯統歐洲海賊:娶老婆這種事青雉贏麻了四合院:開局找於莉相親四合院之正陽逐夢大唐:我為仙師,護衛國祚五百年春秋:杞人不憂天復興漢室,從成為劉備女婿開始大秦哀歌我的娘子是窮鬼女帝漢末小人物紅樓之致太平回到古代當聖君逍遙庶子綜影視之宮鬥贏家日不落大明:洪武人皇

不知不覺,位於大名府南城,原來的河北東路安撫司衙門,如今卻已經搖身一變,掛起了“中華學堂”的招牌。

由於和原來的河北路轉運司衙門同在一條街上,這裡的環境要幽靜、偏僻的多。學堂被選在這裡,王松也是看中了這裡安靜的學習範圍。

事實上,不止在這裡,在大名府城,還有三座同樣的中華學堂,只不過這座最大而已。

一塊寬約一米,三米左右高的、刻著“犧牲、責任、民族”六個紅字的石碑矗立在學堂正門左邊的平地上。在大門右邊的平地上,一塊幾乎同樣大小的石碑則刻著“知識就是力量”的字眼。 字型蒼勁有力,乃是河北名士李若虛所書。

作為留有墨寶、震驚後人的李若虛,其字型的魅力當然是無可挑剔。兩塊石碑一左一右,白石紅字,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來往的師生以及過往的閒雜人等。

從教育程度上講,“中華學堂”只是一所初級教育學堂,相當於後世的六年小學教育。

本質上,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孩子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民族的興衰成敗。

進入“中華學堂”的孩童,年齡段在6-13週歲。孩童們不僅要接受完整的國學教育,還要接受數學、地理、歷史等。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王松會為他們準備一些初級的物理、化學教育,引導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除此之外, 學堂的體育課也是一大特的。佇列、田徑、引體向上、俯臥撐,最後還加入了“槍刺術”和騎馬等。

至於射箭,則被習慣性地拋棄,而改為了擲彈練習。在火器蓬勃發展的這個時代,射箭只是變成了一種愛好,而非軍中強制。

中華學堂大門口,每日裡熙熙攘攘,站滿了送孩子上學的父母親朋。不過,人滿為患的情況並沒有出現,人人都是遵守規則。沒有人想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愚蠢的一面。

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那麼多的社會安全隱患,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學奴”出現。

按照大名府官府貼出的榜文,6-13歲的適齡孩童,都得接受教育,就連城中外來的“務工人員”也不能例外。

為了避免引起衝突,在其他學堂上學的孩童,不強求他們必須轉到這些新建的“中華學堂”來。

同時,在女子上學這件事情上,大名府官府並沒有做強制性的要求,而是採取了自由選擇。畢竟,相對於歷朝歷代,大宋的風氣已經足夠開放,不然也不會有大名鼎鼎的李易安出現。

不過,這畢竟是900年前,可不是後世的現代文明社會。一旦引起巨大的民間反潮,可就得不償失,也和辦學的目的背道而馳。

只要循循漸進,逐漸開啟缺口,也許二三十年後,女子入學就變得順理成章。

由於現在是酷夏,王松也是採取後世的寒暑假、一週雙休制度,畢竟這是已經驗證過的勞逸結合的最佳組合。

“相公,自隋煬帝大業元年科舉取士,到我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科舉取士已是直入心肺,根深蒂固。相公辦學堂是好事,旨在使貧賤富貴之人同等接受學識。但學生的功名富貴、人生前程都在於科舉。“中華學堂”能否辦下去,和此息息相關。”

李若虛說的有點隱晦。但王松還是聽出來了其中的意思。科舉取士已經根深蒂固,王松廢除這科舉取士,他的新式教育很有可能辦不下去。

“李公考慮的是,不過不必擔心,事情總有例外。”

王松搖搖頭說道:“河北、河東已經糜爛,推行自然比江南要簡單、容易得多。說到底,還是學生將來就業的問題,這才是根本。”

“歷朝歷代,讀書人只為做官,卻忽略了吏。官吏兩個字,吏比官更加重要,吏治清明是國家根本,因為這些吏員才是基層做事的人,和百姓打交道,這也是“中華學堂”的根本。”

關於學生的前途,王松並沒有完全說明。那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方面的人才,這些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他需要這樣的科技人才,即便是儒學也是實學,以便讓這個時代在他的手裡有序、有力的發展下去。

吏治清明。他希望“中華學堂”出來的學生,以後會成為社會的一股清流,把中國這種千年形成的渾濁官場洗濯一番。

在權力決定一切的社會里,裙帶關係在官場上盛行,很多人引以為榮、不以為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直是中國官場的常態。

就像大宋,王安石的改革派和司

目錄
武神仁威演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