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變故(第1/3 頁)
“膽小如鼠,寡廉鮮恥的酸儒!”
折虎收回了弓箭,狠狠地往地上唾了一口。
折月秀面色不變,她上了岸,跨上戰馬,朗聲道:“折虎,多說無益。趕緊上去,強人馬上過來!”
範圭的船隻劃到了河中間,範圭不知什麼時候又鑽了出來,他站在船頭,戳指咆哮,嘴裡不知在說些什麼汙言穢語。
“折小娘子,幸虧你沒有嫁給這等齷齪的酸儒。否則,你這一輩子都得毀了!”
折虎搖了搖頭,轉身上了戰馬,跟在了已經打馬向前的折月秀身後。
眾人一起打馬上了官道,向著遠處的渡口上看去。
強人在渡口剽掠一番,發現了折月秀等人的身影,又揮舞著刀槍,狂呼亂叫著,向著官道上而來。
“折小娘子,這是強人史斌的部下。此人以前是梁山盜賊,後來降而復叛,最後被老令公剿滅。沒想到,梁山的殘渣餘孽,現在又出來作惡了。”
折虎見多識廣,常年在江湖上奔走,陝西和河外三州相鄰,因此知道的事情頗多。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靠打漁採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當年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
由於宋軍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而宋江及其屬下的36人,強悍猛勇,驍勇善戰,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里,如入無人之境。
宋江起義軍轉戰黃淮平原之時,宣和二年(1120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數州,攻勢凌厲,使腐朽的北宋王朝處於一片恐慌。
宣和三年(1121年),趙佶下詔給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等人。
雙方開戰後,面對數倍於己的官兵,面對重圍,船隻被毀,退路已斷,宋江等人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接受“招安”後,北宋朝廷對起義軍將領都授以官位進行籠絡。《宣和遺事》載:“宋江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命,分駐諸路巡檢使去也。”
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再次起義,但被宋將折可存,也就是折月秀的父親鎮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殺害。
史斌就是宋江手下的36員干將之一,被大宋朝廷招安以後,他被調到陝西,隨著金兵入侵,眼看天下大亂,盜賊峰起,他便也想出來分一杯羹。
而王鬆手下的“三傑”之一董平,也是梁山的猛將一員,只不過戰死在了府州。
“這些直娘賊的賊寇,當初張叔夜就不該招安梁山這些賊寇。老令公雖然剿滅了大部,但還是留下了後患。”
老楊恨恨地說道:“番子侵我大宋,這史斌也跟著禍亂陝西,還大言不慚,自稱天子。這梁山賊寇,果然是死性不改。王松若是不死,也該收拾這些狗改不了吃屎的惡賊!”
眾人一路南下,本以為女真人已經退去,那想到陝西依然是盜匪四起。北虜退去,匪患猖獗,本來好好的行程,就此又中斷了。
折月秀默不作聲,折虎小心翼翼道:“折小娘子,小人剛才氣血上湧,說了幾句不該說的話,得罪了範小官人,給你惹禍了,你不要往心裡去。”
折月秀輕輕一笑,搖頭道:“四川,咱們是去不成了。範小官人和你我不是一路人,這樣的人咱們高攀不起。我也不會向誰解釋,這件事和你們沒有半點關係。”
說到這裡,折月秀的心裡莫名輕鬆了起來。以後可以海闊天空,無拘無束,這一輩子,或是終老泉林,或是青燈古佛,再也不用的這些世間俗事了。
折虎和老楊這些衛士,都是她的家丁,雖然都屬於折家,但折可存一系一直居住於岢嵐軍。要不是苛嵐軍被金人佔領,折月秀一家也不可能回府州,那裡只能算是寄人籬下。
折虎暗暗心驚。折月秀這般,顯然是和折可求撕破臉皮,分道揚鑣了。
老楊憤憤道:“範圭這廝,竟然舍小娘子獨自逃命,真是貪生怕死之輩!下一次碰上了這廝,我定打的他老孃讓不出他來!”
見折月秀笑了一下,並不為忤,折虎也哈哈大笑道:“若是有機會,替我也打幾下,出出胸中的悶氣。這些個大頭巾,平日裡除了裝神弄鬼,肚子裡全是壞水!”
折月秀揚揚手裡的馬鞭,低聲囑咐道:“兄弟們都別大意,對方的騎兵到了。”
渡口上,一部分匪軍看到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