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窩要坐氣球(第1/2 頁)
“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民心的較量。”
“如果我們失去了民心,那麼再廣闊的疆土也難以守住,再強大的武力也只是空談。”
這番話徹底激怒了李世民,他怒吼道:“魏徵,你太過放肆了!你以為你是誰?可以如此指責朕?”
“民心?朕打贏了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多生存的土壤,就能贏得更多的民心!”
魏徵依然保持冷靜:“臣只是盡忠言勸,如果陛下聽不進去,那臣也無能為力。”
李承乾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懇切地勸道:“阿耶,魏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戰爭確實不僅僅是武力的對決,更關乎民心。”
“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百姓的感受,不能窮兵黷武,請阿耶三思而後行,以國家大局為重。”
李世民聽了李承乾的話,頓時被氣得渾身發抖,他指著魏徵和李承乾道:“你們……你們真是不懂朕的心!”
“朕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唐,為了你們!可你們卻如此不理解朕!”
說到激動之處,李世民突然大聲咆哮著指著眼前的二人,“子不類父,臣不類君,何以立國?”
此刻,他的腦海中不由地浮現觀音婢對稚奴的介紹。
稚奴被後世尊為唐高宗,他在世時不僅滅了高句麗,而且把大唐的疆域拓展到了最大。
再看看眼前這個……逆子,連打個高句麗都不敢,卻竟然有膽子想要效仿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只會窩裡橫。
子不類父,懦弱無能,把未來大唐的萬里江山交到這樣的太子手中,他如何能安心???
世民的話語在甘露殿內迴盪,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魏徵和李承乾面面相覷,他們都沒想到李世民會如此動怒。
李承乾更是渾身一震。
“子不類父”,好狠的評論,歷史上這句話可是漢武帝用來評價衛太子劉據的。
莫非……阿耶不僅想要效仿漢武帝,還要……換了他這個太子不成?
但隨即李承乾就連忙搖了搖頭。
現在他的太子地位可是萬分穩固,再加上阿孃的幫持,根本無人可以動搖。
揮散腦海中的雜念,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平靜地繼續勸解道:“阿耶,兒臣並非不理解您的心意。”
“您希望大唐繁榮昌盛,這是我們作為子孫的共同願望。”
“但是,方法很重要,我們不能因為目的正確就忽視了過程的合理性。”
“窮兵黷武只會導致國家的衰敗,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
李世民聞言,更是怒不可遏:“你竟敢用這樣的語氣教訓朕?”
“你知道什麼?你以為讀了幾本書,就能指點江山了?真是可笑!”
魏徵此時也忍不住插言道:“陛下,太子所言非虛。”
“歷史上的確有許多因為過度使用武力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
“臣希望陛下能夠三思,不要重蹈覆轍。”
“漢武帝窮兵黷武,山河動盪,又可曾滅了匈奴?”
李世民瞪了魏徵一眼,冷笑道:“魏徵,你總是喜歡用歷史來教訓朕。”
“但你要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而朕要做的事情,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李承乾感到事態已經失控,他試圖用更溫和的語氣勸解:“阿耶,我們都是為了大唐的未來著想。”
“請您冷靜下來,我們共同商討一個更好的方案。”
然而,李世民已經聽不進去任何勸解。他怒視著李承乾和魏徵,一字一句地說道:“朕已經決定了!”
“遠征高句麗的事情不容更改!”
“你們若再敢阻撓朕的決策,就別怪朕不客氣!”
說完,他轉身拂袖而去,留下甘露殿內面面相覷的魏徵和李承乾。
這場劇烈的衝突讓兩人都感到震驚和無奈。
他們知道,李世民的決心已經難以動搖,但他們也深知這個決策的風險。
李承乾嘆了口氣,對魏徵說道:“魏大人,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魏徵沉吟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道:“太子殿下,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後方的準備工作,確保戰爭的順利進行。”
“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民心的變化,及時調整策略。”
“陛下此番親征,按照慣例,應該會讓太子殿下您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