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愚園夢魘 > 第84章 進軍西藏

第84章 進軍西藏(第2/8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十三皇子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大周九皇子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修真者穿越藍星之後無敵了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順利的回到了大理。

天賜剛回到大理就有李定國的心腹副將前來拜訪。副將焦急地說:“谷大俠,終於盼到你們從大理回來了。你們剛走不久,貴州安隆所發生了一起慘劇。我們將軍有要事想請你去昆明商議。”天賜隨同副將風雨兼營程,來到昆明李定國將軍府。李定國開門見山地說:“永曆帝密詔洩露,孫可望惱羞成怒,夥同黨羽馬吉翔、龐天龍,密謀盜用永曆帝的名義,下旨把參與密詔的大學士吳貞毓、翰林院檢討蔣乾昌等十八人處以死刑。訊息傳來,朝野震驚,群情鼎沸,都主張出兵討伐孫可望及其奸黨。”李定國將軍給天賜看了吳貞毓和蔣乾昌臨刑前寫的詩,天賜拿到詩作悲愴的吟誦著。他說:“吳貞毓的詩寫得悲憤填膺,令人痛徹心扉:

擊劍未遂身先死,一片丹心不肯休。

蔣乾昌的詩更加悲痛欲絕,壯懷激烈:

奸臣禍國從來慘,志士成仁自故怨。

十載辛勤為報國,孤臣百折堪憂時。”

天賜沉吟良久,仰天長嘯:“想不到那天在安隆所與諸君一別,竟成永決。忠於南明的忠臣良將或戰死沙場,或被諂害屈辱而死,現在永曆朝廷唯有李將軍能力挽狂瀾,拯救南明走出困境。”

李定國坦率的表達了自己的意圖:“我想率兵突襲安隆所,將永曆帝救出,遷都雲南昆明。”

天賜沉吟良久,胸懷坦蕩地說:“閣下恕我直言,還是以抗清復明的大局為重。如果現在貿然領兵突襲安隆所,孫可望早已有防範,兩軍內戰,或者兩敗俱傷,或者孫可望慘敗投降清軍,都會讓滿清漁翁得利。我懇請李將軍將此南明內部黨派之爭的怨仇暫且擱置,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據我們從清宮內部得到的情報,老奸巨猾的洪承疇雖然佔領了湖南和兩廣,但對扼守雲貴天險、頗為強大的四大王保護下的永曆朝廷,不敢貿然發動進攻,採取以守攻的策略,等待時機成熟再大舉進攻,同時正在加緊對主帥孫可望的詔降。由於清軍屢苦遠征,地方官吏疲於奔命,軍費激增,財政告急,滿清朝臣對洪承疇日益不滿,就連小皇帝福臨也日漸失去了耐心。洪承疇在朝臣的種種非議和壓力下,為了保全自己晚年的功名,已經上書朝廷請求解除六省經略之任。滿清皇帝福臨對據守雲貴天險,有你們四大王保護的永曆朝廷苦無良策,一籌莫展。洪承疇可以解任,但一紙詔書豈能招降孫可望?守既不易,攻又難進,一旦冒險進攻,萬一損兵折將,這個敗局由誰來收拾?現在正是南明備戰的好時機,所以李將軍千萬不可突襲孫可望,一旦內戰暴發,給清軍可乘之機,後果不堪設想。我極力主張:緩遷都,廣積糧,穩住大局,等待時機,反攻湖廣,飲馬武昌,與張煌言、鄭成功聯合打一場聲勢浩大的長江戰役,到那時再將永曆帝救出,遷都南京,開闢南明半壁江山,進而統一全中國。請李將軍三思而後行。”

李定國沉思默想良久:“谷大俠一番肺腑之言,勸阻了一場內戰,容我與部將從長計議。”天賜告辭說:“這是我在成都和緬甸做生意賺得的一大筆銀兩,捐贈給李將軍作軍餉。我馬上回大理,休息幾天就回成都去了。期盼我們能在南京勝利會師,為李將軍設慶功宴,後會有期。”

天賜他們在大理休整了幾天,看到雲貴的抗清形勢發展緩慢,李定國與孫可望的關係仍然處於僵持狀態,看來內戰暫時還不可能爆發。天賜說:“我們在這裡的任務已經完成,我決定儘快回到成都去。”小雙提議:“這次我們走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從橫斷山、瀾滄江、怒江的峽谷叢林中穿行,經西昌回成都去。”天賜稱讚說:“這個主意很有挑戰性,不過要經過藏民區域,應該找個懂得藏語的嚮導帶路。”兩位保鏢阿牛和阿虎自告奮勇的說:“少爺,我們曾多次走過這段路線,對藏胞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都很熟悉。少爺待我們寬厚仁慈,我們願意跟隨少爺闖蕩峽谷叢林,到成都去。”

經過充分的準備,天賜的小分隊在阿牛、阿虎的嚮導下,由大理到麗江,再從虎跳峽到瀘沽湖,渡過理塘河,順利的穿過木裡藏民居住區,又渡過雅礱江來到西昌。阿牛高興道:“少爺不僅是江湖豪傑,而且是位出色的旅行家和探險家。上次我們從大理出發到緬甸、印度,又從緬甸印度回到大理,這次從大理翻越橫斷山,橫渡瀾滄江和怒江,在峽谷和叢林中行進,雖然路上受到了一點艱難和挫折,卻享受到了滇西北、緬甸和印度自然風光的洗禮,真是其樂無窮啊。”

阿虎說:“我爺爺曾經為大旅行家徐霞客做過嚮導,他一路上有官員送驛站馬票給他,享受官方驛站的待遇。我爺爺說,徐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最終使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