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撲朔迷離(第5/6 頁)
底地說:“我想孫可望與李定國等三兄弟都是張獻忠的義子,應該情同手足,親如一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照例沒有化解不了的恩怨。”
蔣乾昌說:“孫可望野心勃勃,想當領袖,其他三兄弟不服,遇事相抗。孫可望想制伏為首的李定國,尋機示威,以樹立自己的權勢,。一次演武場操練,孫可望找茬,當著眾將領的面,無理捆綁李定國,並責打一百軍棍。眾將憤憤不平,迫於眾怒,事後孫可望只得向李定國道歉,從此孫李結下了怨恨。永曆帝投奔貴州安隆所,四大王歸順南明後,孫可望要求永曆帝封他為秦王,其他孫、艾、劉三人晉封為安西公、定北公、撫南公。李定國說自己沒有立下戰功,不能接受晉封,孫可望覺得面子上下不去,又記恨在心。”
天賜說:“永曆六年,也就是順治九年,李定國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攻,統領西南苗、瑤、僮、彝各族農民組成的東征大軍,出廣西,下桂林,攻湖南,入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前後敗敵數十萬,取得南明永曆政府建立以來空前未有的大捷。同時,劉文秀出兵 四川,大敗吳三桂,克復了川南各州縣,並與夔東十三家軍取得了聯絡。而活動在東南沿海一帶張煌言、張名振等人率領的抗清義師在此時也開始了反攻,並接受永曆帝的封號,形成了第二次抗清高潮。而孫可望坐鎮安隆,卻忙於操縱南明朝政,陰謀篡奪皇位。孫可望到底想幹什麼?”
蔣乾昌說:“孫可望表面上對李定國立下的戰功眼紅,實際上是將他視為爭奪皇位的最大障礙,千方百計的想設計加害於他。孫可望假借開慶功會,邀李定國在沅州會面,定下‘鴻門宴’,要在酒宴上除掉李定國。有人暗中透露了孫可望企圖謀殺他的陰謀,李定國厭惡孫可望的為人,沒有去赴宴,仰天長嘆道:‘本欲其圖恢復,今忌刻如此,安能成功。’率部遠走廣西柳州。孫可望惱羞成怒,派馮雙禮率三萬兵馬襲擊李定國。李定國怒而焚燒糧草,棄營而走,擊敗了追兵。孫可望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同室操戈,自相殘殺,必欲置李定國於死地,何其狠毒!洪承疇和吳三桂利用孫李內戰的機會,大舉反攻,南明第二次抗清高潮中克復的湖南、兩廣和川南很快得而復失,李定國和劉文秀的軍隊又敗退雲貴。此時的孫可望操縱朝政,獨斷專行,永曆成了傀儡。即便如此,孫可望仍不滿足,授意心腹黨羽,逼迫永曆禪位。因為遭到朝臣的激烈反對,此計不成,孫可望為所欲為,諂害忠良,誅殺忠於永曆帝的朝臣,並自設內閣,自鑄大印。”
在蔣乾昌的陪同下,天賜拜訪了大學士吳貞毓。天賜說:“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來到貴州安龍,是想充當說客,勸解孫李,摒棄前嫌,以抗清復明大局為重,輔佐永曆帝,為光復南明半壁江山,同心協力,團結抗清。東南沿海的張煌言和張名振已經接受永曆帝的封號,他們準備北上長江,圍攻南京。如果孫李能聯合起來,發起反攻,出廣西,下桂林,取湖廣,攻武昌。這樣東西二支反清軍隊聯合起來,打一場聲勢浩大的長江戰役,就有希望將滿清八旗趕出江南,為南明江山社稷奠定基石。”
吳貞毓說:“我們在桂林瞿式耜府上就相識相知,想不到今天能在偏遠的貴州安龍會面。孫李構隙由來已久,永曆帝的現狀令人擔憂。我們已經是推心置腹的戰友,有些秘密想向你透露。永曆帝受孫可望逼迫,日夜憂慮,神思恍惚,他要我傳密旨給李定國,令他統兵入衛。”
天賜勸阻道:“從你們提供的這些情況看,孫李的矛盾加劇,已經轉化為敵我矛盾。如果李定國統兵入衛,孫李之間必然會有一場惡戰,輕則兩敗俱傷,重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是孫可望被打敗,他肯定會投降滿清,他對雲貴南明軍隊的地勢要隘,軍事設防一清二楚,這對南明的抗清戰局極為不利。我想去面見孫可望,說服他放棄內戰,同心協力,抗清復明。”
吳蔣異口同聲說:“現在孫可望是拉虎皮作大旗,一心想坐皇帝寶座。谷大俠想做合縱連橫的說客,勸說孫可望放棄篡奪皇位,擁戴永曆帝,與李定國摒棄前嫌,團結抗清,簡直是與虎謀皮,弄得不好,落得個張儀、蘇秦的悲慘下場。”
天賜慷慨道:“為了抗清復明大業,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更何況我會送一份厚禮給他。俗話說,禮多人不怪,他還不至於要加害於我。倒是諸位永曆帝的忠臣,要小心提防孫可望在宮中的密探,一旦訊息洩露,孫可望不會放過你們,到時會釀成一場怨案慘劇。”
蔣、吳感謝天賜的忠告:“我們會小心提防的。聽說你要去雲南昆明拜訪李定國,我們想拜託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