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慷慨就義(第3/5 頁)
墨文字和詩書禮儀,她們共同撫育夏完淳健康的成長,夏完淳為有這樣兩位優秀的母親而驕傲。
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名義上是寫給嫡母盛氏的,但字裡行間充滿了他對生母陸氏的熱愛之情和歉疚之心。天賜派小張和小王將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送到他的松江老家兩位母親手中,見字如見人,白髮人要送黑髮人,兩位不幸的母親痛不欲生。小張和小王告訴她們:“夏完淳在獄中堅韌不屈,仍然吟詩寫書不止,他要你們保重身體,等到兒媳腹中的孫子出世後,好好撫育他長大成才,繼承先輩的遺志,將抗清復明的鬥爭進行到底,為祖父和父親報仇雪恨。”
盛氏悲傷地回憶說:“夏完淳乳名端哥,受他父親的影響,從小天資聰慧,五歲讀經史,七歲能詩文,十一二歲已經博覽群書,寫千言的文章,如風起泉湧,一揮而就;談論軍國大事,見地獨到,言詞鑿鑿,振聾發聵。他這麼少年有為,就要為抗清復明大業慷慨就義了,做母親的雖然心痛欲絕,但是也為有這樣一位英勇的兒子而感到驕傲。你們告訴夏完淳,為了將要出世的孫子,我們一定好好活著。囑咐他從容就義。”
陸氏悲痛不已,泣不成聲:“夏完淳別號小隱,他姐姐別號荊隱,他妹妹別號蘭隱,姐弟妹仨人同稱“空谷三隱”。他父親為了讓夏完淳見世面,長本領,到北京會試,到福建長樂當知縣,都帶他在身邊,讓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接觸天下精英,閱歷人間艱澀。他少年即胸懷大志,在陳子龍、張溥等復社、幾社的老師薰陶下,矢志忠義,崇尚民族氣節,注重文章道德,十二歲就組織少年社團‘求社’,十五歲投筆從戎。你們告訴夏完淳,讓他儘管放心的去見他地下的父親和老師,我們一定堅強的活下去,一定把即將誕生的孫兒撫養成人,讓我們的孫兒像他父親一樣,繼承先輩的遺志,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哪怕歷經三百年,也要將抗清復明的鬥爭進行到底。”
盛氏寫了一封與兒子訣別的家書,陸氏寫了一首激勵兒子的詩篇,託小張和小王轉送給獄中羈押的夏完淳。臨別時,小張和小王悄悄的告訴兩位可敬的母親:“我們少爺正在千方百計的籌劃劫獄營救夏完淳。”兩位母親心頭湧起了一絲生的希望:“請轉告你們少爺,我們代表夏家感謝他們,但不要過於為吾兒冒險,遭遇不必要的犧牲,否則我們一生都會不安的。”
天賜將兩位母親的家書和詩篇託那位獄卒轉送給夏完淳,夏完淳見到家書和詩篇後,加緊時間把入獄前後吟詠的詩詞筆錄下來,結整合冊,名為《南冠草》。詩集中有在押送南京的船中,他路過鬆江細林山時,為悼念老師陳子龍寫的《細林夜哭》,路過吳江時為悼念抗清英雄吳易寫的《吳江夜哭》。那首在獄中寫的《別雲間》,更是鏗鏘有力地表達了他為抗清復明拋頭顱灑熱血的堅定信念: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雲間”是松江縣的別稱,“別雲間”是一語雙關,表明詩人已經抱定了誓赴國殤,以身殉國的決心,告別家鄉親人,辭別煙雲人間,到九泉之下去追隨父親和師友。詩的首聯概括了他三年轉輾漂泊,艱苦卓絕的抗清復明戰鬥生活。“南冠”用的是春秋時鐘儀的典故,在平靜的敘事中,隱含著滿腔辛酸和無限悲痛的情緒。頷聯抒發了詩人身陷囹圄,壯志難酬的無限悲憤的心情,眼看大明江山一塊塊淪陷,光復故國的願望一次次落空,他淚流滿面,不由得仰天長嘯,潔問蒼天:“誰言天地寬?”頸聯詩人自知生命行將終了,坦露了對家鄉親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他與家人“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內心湧現了對家人無限的眷念和深深的愧疚,國恨家仇一齊湧上心頭。尾聯中的“毅魂”是說他死後仍將抗清,“靈旗”是用的“漢武帝為伐南越,禱告太一,作靈旗”的典故。
這裡詩人坦然發出了“毅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的誓言:二十年後,他又將是一條好漢,他要與先父在北塞舉起抗清復明的“靈旗”,你們等著觀看那永遠飄揚在空靈天際的抗清大旗吧,錚錚誓言,落地有聲。全詩思路流暢,格調新穎,起筆平靜的敘述了三年抗清復明的戰鬥生涯,隱含著滿腔辛酸與無比沉痛的感慨。承筆感嘆大明江山淪陷,山河支離破碎,流露了無限悲痛,傷心落淚的激憤心情。轉筆抱定了勇赴國難的決心,抒發了對家鄉親人的眷戀和愧疚之情,結筆盟誓死後仍要堅持抗清,讓親人等著觀看他抗清英魂歸來之日,在空靈天際飄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