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收復臺灣(第6/9 頁)
嵌城的荷蘭殖民軍,八月十二日方才駛達臺灣大員港。揆一看到這些姍姍來遲的援軍大失所望。荷蘭士兵被圍困在赤嵌城已經長達半年之久,身心疲憊不堪,許多士兵染病身亡,兵員銳減,唯一出路仍然只有死守。鄭成功見巴達維亞援兵已到,立即調兵遣將,集中優勢兵力準備迎戰。九月十六日揆一召開荷蘭東印度公司駐臺灣總評議會,制定作戰方案:首先出動海軍擊毀航道內的鄭軍艦隊,然後將鄭軍從赤嵌城市區街道驅逐出去。
當天荷蘭援軍開始行動,總共有大小十艘艦船乘大潮駛離赤嵌城碼頭。剛出發時還順風順水,可是天公卻與荷蘭殖民軍作對,陡然風息轉向,颳起了逆風,艦船不能前進,大炮對鄭軍構不成火力支援,更談不上擊毀鄭軍艦隊。鄭軍艦隊乘風破浪,奮勇反擊,俘獲了荷蘭三艘小艇,其他艦船慌亂逃竄。鄭軍乘勝追擊,張勇率領火攻戰艦緊追不捨,荷蘭海軍二艘大甲板船擱淺,一艘被炮彈炸碎,另一艘被大火燒燬。海戰不到一小時,荷蘭海軍遭受慘敗,鄭軍俘獲三艘小艇、二艘大甲板船,殺死一名艦長,一名副官,一名軍曹,二十八名士兵,打傷不計其數。荷蘭海戰遭遇毀滅性打擊,陸戰也沒有絲毫進展,鄭軍仍然牢不可破,固守赤嵌城市區的街道,荷軍只能龜縮在赤嵌城的要塞裡面,不敢越雷池半步。第一天鄭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總共陣亡一百五十名士兵。第二天荷蘭援軍因為運輸困難,加上兵力損失嚴重,再也無力發動攻擊,雙方再度進入相持僵局。
鄭軍的供給越來越惡化,軍糧難以為繼,士兵只能一日二餐,營養不良,水土不服,抵抗力低下,疾病流行,兵員銳減。半年多艱苦的圍城戰鬥,疲憊不堪,軍心不穩,厭戰心理蔓延,逃兵越來越多。鄭成功下令懲處逃兵,嚴肅軍紀,大力推行“寓兵於農”策略,留下一部分將士圍城,其他部隊都去屯墾。在鄭成功誓死要收復臺灣的堅定不移信念和堅韌不拔毅力感召下,軍心逐漸穩定,形勢趨於好轉。
而困守赤嵌城的荷蘭殖民軍情況更加糟糕,軍士備感絕望恐懼,戰鬥力衰退,逃跑投降的越來越多,赤嵌城內人口銳減,軍心動搖。揆一又派員前往巴達維亞,請求總部繼續派遣援兵,或者直接到臺灣解圍,或者派兵先到大陸與滿清一起剿滅鄭成功在廈門的根據地,然後再聯合起來共同征伐臺灣鄭軍。
這次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派遣雅各布·考烏充當援軍指揮官,他在北貿易風結束前率領艦隊前往福建。他採納揆一第二條策略,想先與清軍共同剿滅鄭成功兒子鄭經在廈門的軍隊,然後再與清軍聯合起來征伐圍困赤嵌城的鄭成功軍隊。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考烏率領的威力最大、航速最快的大甲板船和二艘護衛小艦艇,航行途中在水深三十五噚處海域拋錨,被風浪吹斷檣桅,被迫無奈只得駛向臺灣,而考烏本人跟隨二艘護衛小艦艇溜之大吉,回巴達維亞去了。困守赤嵌城的荷軍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幾乎瀕臨死亡絕境。
天賜日夜思考攻克赤嵌城的良策,他派偵察兵三員虎將赤面虎項翊、矮腳虎武勝和笑面虎張清潛入赤嵌城探查城內荷軍情況,最好能抓獲一個知情的俘虜來審訊,弄清城內實際軍情。天賜分析當前戰局說:“自從荷蘭援軍頭領考烏逃回巴達維亞後,城中荷軍士兵鬥志趨於崩潰,由於疾病死亡蔓延和逃兵越來越多,兵力衰弱,已經不堪一擊。目前我們已經是糧食短缺,疾病流行,士兵厭戰人,恐怕日久生變,不能再守株待兔,等待荷蘭殖民軍自動投降了。只要我們保持連續攻擊態勢,集中全部大炮轟炸城牆,定能炸開一道口子。然後進行街道爭奪戰,攻克赤嵌城指日可待。”王虎和三員虎將都說:“我們仔細偵察了赤嵌城外城外城堡,發現有幾外城牆也不是很堅固的,只要集中炮火連續轟炸,肯定能炸開一段城牆來。”
,!
張勇說:“據我所知,鄭軍現在士氣非常低落,許多人水土不服,思念家鄉,想退回大陸去。相反荷軍儲備了充足的糧食和軍用物資,據約翰遜估計至少可以再支撐四、五個月。我們不能再坐失良機了,趁考烏逃回巴達維亞在荷軍中引起心理恐慌之機,一鼓作氣攻克赤嵌城。鄭成功在圍攻南京戰役中也是圍而不攻,等待清軍投降,坐失戰機,以至慘遭敗局,退回廈門。歷史的悲劇不能再重演了。”
三員虎將不僅探明瞭赤嵌城內的軍情,還帶來一位投誠的軍曹,名叫漢斯·哲根·拉迪斯,他是斯托卡特人,在歐洲參加過幾次重大戰役,很有作戰經驗。他說自從援軍頭目考烏逃回巴達維亞後,赤嵌城中士氣低落,瘟疫蔓延,死亡加上逃兵,人口銳減,已經不足四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