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愚園夢魘 > 第100章 收復臺灣

第100章 收復臺灣(第4/9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萌學園的保命日常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崩壞:成為梅比烏斯的妹妹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哈哈大漢那些事兒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

失措,統一派出使者向巴達維亞東印度公司總部求援,並將赤嵌城市區的大炮都移至要塞,用大炮掩護市區防地抵抗鄭軍的進攻。他們發誓要戰鬥到最後一滴血。鄭成功又派遣使者去勸降。揆一提出給鄭軍一大筆軍餉,以換取鄭成功離開臺灣,遭到鄭成功的堅決拒絕。鄭成功將赤嵌城團團圍困,並加強了攻城的設施。揆一偶爾也派遣士兵出城突然襲擊,但是都被勇猛的鄭軍士兵殺滅了。揆一隻得乖乖地縮回城堡,堅守不出。鄭成功被迫採取長期圍困戰術,他命令各鎮官兵在赤嵌城周圍挖掘壕溝,構築防護牆,加固圍城工事。在城外每條街道構築防禦柵欄,挖掘又寬又深的濠溝,在裡面設定攻城工具和輕炮。

攻城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揆一他們有足夠的糧食、物資來支援這場曠日持久的赤嵌城爭奪戰,但是鄭軍的糧食、物資僅能維持半個月,而且士氣低落,病號增多。鄭成功一邊派遣交通員到廈門,命令兒子鄭經派遣第二批艦隊來臺灣增援,一面命令戶部事同遊擊向臺灣南部和中北部徵收軍糧。

天賜他們接到鄭成功徵收軍糧的命令,立即召開軍事會議佈置任務。張勇說:“臺灣原住民耕種技術落後,很難徵收到足夠的軍糧,反而加重當地漢民和少數民族百姓的負擔。這個任務很難完成。”王虎說:“我從投誠的約翰遜那裡得到可靠的情報,荷蘭殖軍在各鄉鎮儲備了不少軍糧,我們何不調動兵力,發動各鄉鎮民眾,把荷蘭殖民軍掠奪的糧食查封,充當軍糧。”天賜稱讚道:“這是個緩解目前軍糧緊缺的好辦法,你馬上將這個情報報告鄭成功的戶部官員。不過這不是長遠之計,儲備的軍糧很快就吃光了,靠大陸運輸糧食也不現實。我要上書鄭成功,立即分出部分軍隊,屯田墾荒,實行‘寓兵於農’,唯有這樣才能紮根臺灣,立於不敗之地。”

,!

鄭成功得到天賜他們送來的情報和“寓兵於農”的建議後,立即作出二項決策。一、命令戶部事同遊擊到各鄉鎮發動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居民,查詢荷蘭殖民軍的儲備軍糧。二、命令馬信帶兵駐守赤嵌城,圍困城內荷蘭軍隊,等待他們投降。其他各鎮兵馬到汛地屯墾,並做好長期屯田的打算。天賜命令張勇的水師駐守普羅文舍堡,他率領王虎的水師去臺灣中北部查詢荷蘭殖民軍的糧庫,並發動和武裝當地漢族和少數民族民眾與荷蘭殖民軍的殘餘勢力作鬥爭。打算開發臺北淡水河一帶的平原荒地,建築基隆港,在那裡發展農業、造船業、礦產冶金、商業和海上貿易。

天賜和王虎、白仕勇率領水師從臺南安平鎮出發,往北經過麻豆、關子嶺、嘉義、阿里山、南投、日月潭,臺東、花蓮、豐原、新竹、桃園一直到達臺北的北投、基隆,他們深入鄉鎮、村寨走訪當地漢民和原住民,包括平原地區的平埔族,高山地區的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塞夏族和邵族等同胞。當地的漢民和原住民聽說國姓爺的軍隊來到臺灣與荷蘭殖民軍浴血奮戰,要驅逐侵略軍,收復臺灣,紛紛自動武裝起來,圍攻荷蘭殖民軍的駐地,活捉那些罪大惡極的侵略者,按照當地部落的法規清算他們的罪行,處死屠殺臺灣同胞的劊子手。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熱情接待天賜他們的水師兄弟。鄭成功也親自到蚊港、北港等地拜訪部族長老,贈送物品,慰問各族父老兄弟。這次鄭軍共查獲荷蘭殖民軍在各鄉鎮的儲備糧粟米六千石,米糧三千石,大大緩解了鄭軍的糧餉危機。

天賜和王虎、白仕勇他們一路上順帶調查了臺灣少數民族的概況。臺灣的原住民分為兩大部分,住在平原地區的稱為平埔族,住在高山地區的稱為高山族。平埔族與漢族聚居在平原鄉鎮,最早接受漢族的先進農工商業文明,稱為熟番或土番。高山族生活在高山地區,他們有一種排外情緒,認為與外族交流會帶來災厄,甚至仇殺外族人,誰能摘取外族的頭顱就是勇士,有一種骷髏崇拜的傳統。他們根本不願意下山接受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儒家文化,仍然保留了氏族社會的婚姻習俗和祭典禮儀。男子們刀耕火種,上山打獵、挖掘山珍,下海下湖捕魚、採摘珍珠、珊瑚,女子在家織布耕地,撫養子女,過著封閉落後的氏族聚居生活,漢民們稱之謂生番或野番。他們主要糧食作物是粟米、小米、芋頭和甘薯,他們不吃漢民的大米。人數最多的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和布農族四大族群,人數最少的要數阿里山、日月潭的邵族。天賜囑咐一定要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嚴肅軍紀。

天賜他們在花蓮、臺東、屏東一帶拜訪了阿美族,是人數最多的高山民族,仍然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只見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