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愚園夢魘 > 第99章 背海一戰

第99章 背海一戰(第6/9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綜漫:逍遙客林鵬的宋朝之路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水滸之書生王天下明朝皇帝往事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趙匡胤演義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高衙內的恣意人生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分清楚,他提議不僅誅連九族,還要把鄭氏祖墳都刨光。五、清算。鄭成功收買了東南沿海各省衙門的降將、官吏,成為他獲取情報的內線。黃梧提供了黑名單,將鄭成功在閩粵衙門內的密探統統處斬了。而且為了斷絕鄭成功的後路,他建議將東南沿海各省的降清官吏和將領全部遷往內地,分墾荒地,徹底切斷他們與鄭成功的聯絡。”

羅成痛罵道:“黃梧的“平海五策”不僅對鄭成功是一個沉重打擊,而且對沿海百姓是個滅絕人性的災難,甚至影響到清廷國策。可以斷言,從此以後滿清政府將頑固地執行閉關鎖國政策,斷絕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外交和科技文化的交流,最終必將逐漸蛻變成為一個封建專制、愚昧落後的國家。”卞文雄、小雙憤怒地斥責道:“黃梧的“平海五策”看來是為了剿滅鄭成功的抗清力量,實質上是禍國殃民,貽害無窮,狠毒至極的暴虐政策。”天賜憤慨地總結道:“大明帝國不是被區區滿清十萬八旗打敗的,而是被洪承疇、吳三桂、黃梧這些降清漢奸、賣國賊從內部擊跨的。我們應該趕緊研究對付禁海的戰略決策。”羅成和張勇、王虎等將領憤然而起:“發動沿海百姓與清廷的禁海令作堅決鬥爭。”

天賜說:“鄭氏家族在閩粵有龐大的商貿網,他們從內地收購生絲、絲綢、茶葉等,運往日本、菲律賓、印尼等地,賺取大量白銀。清廷的禁海令切斷了他們的財路,僅靠廈門、銅山、南澳沿海島嶼難以供養鄭家龐大的軍餉開支。所以鄭成功急著要收復臺灣。我們除了組織反遷海鬥爭外,也只能協同鄭成功收復臺灣,等到我們在大陸沒有立足之地的那一天,也可以退守臺灣。我想先派一支先遣艦隊加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鬥,再根據戰況派遣第二支後援艦隊去臺灣。”

王虎說:“我願意率領第一支先遣艦隊去臺灣。我們在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做生意時,經常到赤嵌城去,熟悉那裡的航道。我還悄悄地測繪了一張荷蘭殖民軍在臺灣的軍事部署地圖。”張勇說:“我們還結交了荷蘭殖民軍的一些軍官,必要時可以爭取他們反水,充當我們的軍事顧問。”天賜稱讚說:“很好。你們都是軍事技術上的專家,給我們進軍臺灣打下了堅實的軍事基礎。我命王虎馬上組建一支由三百水師、三十戰艦組成的先遣艦隊再加上白先仕的水師一起加入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鬥。張勇馬上組建一支由六百水師、六十戰艦組成的後援艦隊,在泉州灣訓練待命。其餘的弟兄作為後勤部隊,到石獅秘密基地集中待命。我看荷蘭殖民軍無論在軍事裝備和防守地形上都佔有優勢,攻打赤嵌城肯定會遇到敵軍的拼死抵抗,說不定是場曠日持久的惡戰。”

鄭成功的將士都不願意去收復臺灣,只是不敢公開反對,只有協理五軍戎政楊朝棟建言收復臺灣可行,受到鄭成功的褒獎。三月十日,鄭成功命兒子鄭經留駐廈門、金門,他親自督軍,率領二萬五千水師四百餘艘戰艦從料羅澳為到澎湖列島,等待順風時進發臺灣。王虎率領三百水師、三十艘艦艇加入鄭成功的先遣隊,也在料羅灣集結待命。

,!

侵略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一六o二年,名義上雖然稱為公司,實際上是荷蘭殖民地在亞洲的國家機構,總部設在巴達維亞,也就是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他們在臺灣的總兵力只有千餘人,但是有洋槍洋炮,遠洋海輪,在軍事裝備上優於鄭軍。赤嵌城城牆堅固,易守難攻。三月二十七日,海風吹向臺灣,鄭成功命令艦隊向臺南進發。剛到柑橘嶼,突然又轉了風向,鄭成功只得收兵回到澎湖內嶼。鄭成功聽信了何斌的話,說十二天就可以到達臺灣,那裡有充足的糧餉。眼看三萬水師嚴重缺糧,鄭成功下令戶部會同遊擊等向澎湖二十六嶼派取行糧,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小小的澎湖列島,不出產糧食,只能籌集到百餘石紅薯、雜糧,還不夠大軍吃一頓飽飯的,遠遠不能支撐三萬大軍的攻取臺灣的軍糧需求。鄭成功出師不利,陷入困境。

不久清廷接受降將黃梧的建議,頒佈了“遷海令”,把沿海三十里內的居民強行遷到內地,燒燬船隻,禁止出海,違者處斬。清廷派兵部尚書蘇納海到福建監督執行,還派靖南王耿繼茂到福建與鄭成功對峙。如此狠毒的暴政,斷絕了抗清義師的糧餉補給和船舶維修的木材來源,想把抗清義軍統統趕入大海。天賜和張煌言組織沿海居民進行反遷海鬥爭,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堅持抗清鬥爭不動搖。

天賜在清源山莊召開軍事會議,分析當前抗清形勢說:“滿清頒發‘遷海令”以來,沿海居民雖然拼死反抗,但是殘暴的清軍採取強制手段,他們拆毀房屋,燒燬船隻,禁止出海,挖掘塹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