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荷蘭投降後,俄、德、英、法四國開始商議怎麼瓜分荷蘭,而大清軍隊則秉承出兵之前大清皇帝陛下的要求,將荷蘭清壯當成牛馬一樣,用軍用帆船運回大清國內,為大清建設添土加瓦。荷蘭在清、俄、德、英、法四國共同打擊下,政府組織很快就宣佈倒臺,反倒是佔領了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為殖民地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僱傭軍與大清軍隊戰事呈現出膠合的狀況。當然這種膠合只是一時,畢竟相較歐洲,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的巴達維亞城距離安南要更近一些,更別提大清海軍從歐洲撤退後、又受了命令前往巴達維亞城支援,幾十萬計程車兵壓下來不死也得脫好幾層皮。所以從乾隆五年十月中旬開始到乾隆七年元月,巴達維亞城之戰持續打了一年多,最終以荷屬東印度公司慘敗、無條件出讓巴達維亞城而宣告結束。乾隆六年這一年,大清聯合俄國、後又加入德、英、法,五國圍毆荷蘭。除此之外,奧地利、英國、俄羅斯、薩克森也在德累斯頓聯盟準備對付普魯士,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這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本來也有荷蘭參與的,但問題是荷蘭政府已經宣佈破產,所以大清方面暗搓搓的取代了荷蘭的位置,與奧地利、英國、俄羅斯、薩克森五國聯合,順便又圍毆了普魯士。普魯士因著沒有對外擴張,沒有像荷蘭一樣將主要兵力派往巴達維亞城,所以直到大清軍隊撤出歐洲、往東南亞採取海路兩面夾擊和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遠征海軍掐架時,普魯士依然還健在,最後才卯足全力反撲戰勝了奧地利。乾隆六年這一年,歐洲各國包括大清的遠征海軍、陸軍掐架掐得得熱火朝天。而大清國內卻是一帆風順,沒有蝗災、沒有地震,沒有旱澇,總之是個豐收的好年。鑑於此,烏行雲選擇和歷史一樣,在七月八旗選秀結束後奉皇太后自圓明園啟鑾,開始了初次木蘭秋獮之行。清朝皇帝舉行木蘭秋獮,本意便是巡視習武,行圍狩獵,是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而這回乾隆年間初次舉行木蘭秋獮還新增一項火器演練。此後除個別年份外,烏行雲每年都照例舉行秋獮,一直持續到他終於實現自己的野望、將美洲巴拉成大清殖民地而禪位為止。這些都是後事,暫且不表。公元1742年也就是乾隆七年元月,大清遠征海軍、陸軍凱旋歸國。烏行雲下令皇太子永璉(康熙)親自在城門口迎接凱旋將士,並在圓明園賜宴,為凱旋將士接風洗塵。三日後,論功行賞後,關於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的治理問題也正式納上了綱程。朝堂之上,端坐於龍椅之上的烏行雲讓文武百官暢所欲言。文武百官嘀嘀咕咕、互相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很久,終於商量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仿安南制,設總督統管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一切政務、軍事。 巴達維亞城因為椰樹成林, 也稱椰城。對於文武百官提議椰城仿安南制、設總管統管一切政務、軍事,烏行雲是贊同的,只不過對於誰前往就任椰城總督一職, 烏行雲卻有些拿不定主意。按理說他的小舅子傅恆有當首任安南總督的精力, 將傅恆派往椰城擔任椰城總督倒也算合適。只不過烏行雲覺得對於軍政兩手一起抓的總督工作,傅恆應該更傾向於在中樞朝廷任職。烏行雲想了想,便讓文武百官推薦合適的人選擔任椰城總督一職。文武百官暢所欲言, 談論了許久, 最終大多數人都統一了意見, 聯名舉薦以東閣大學士為辦理軍機大臣的徐本為椰城總督。說來這徐本也算一號人物,浙江錢塘人, 康熙五十七年進士。當時徐本中進士後,先是擔任翰林院編修一職, 雍正五年時提為貴州學政,授贊善, 遷侍讀。雍正七年, 擢貴州按察使。雍正八年,調江蘇,遷湖北布政使。雍正十年, 擢安慶巡撫。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充世宗實錄總裁。二年,直南書房。以協辦總理事務,予拖沙喇哈番世職。三年, 授辦理軍機大臣。如此從政經歷,表明了徐本也算一位簡在帝心的人物。畢竟身為皇帝的烏行雲雖說有權力決定軍機大臣、或上書房教導皇子阿哥讀書師傅的權力,但絕大部分官員委派還是吏部的事。徐本能不經由烏行雲直接任命,就能任軍機大臣,講明徐本本人是很有能力的,所以對於朝臣共同舉薦徐本為椰城總督,烏行雲從本心上來講是贊同的,所以烏行雲當庭接受了朝臣的聯名舉薦,加封徐本為太子太保、讓其儘快啟程趕往椰城、擔任總督一職。椰城位於爪哇島西北海岸,盛產一些香料,算是物產並不豐富的島嶼城市。只不過因為地理位置,算是商船至歐洲各國的一個重要轉運港口,歷史上荷屬東印度公司就是透過椰城到澎湖列島,企圖侵佔,結果被當時明朝的福建水師給驅逐回了椰城。隨後天啟年間,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又從椰城出發,侵佔臺灣。荷屬東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