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反對派的聲音(第1/2 頁)
楚行這段時間的小日子其實是不錯的。
每天吃著辣子雞,煎餅卷大蔥,每天除了訓練士兵之外,就是領著一群新兵去老鄉家裡,幫忙挑個水,修個屋。
沒事兒搞搞軍民之間的魚水情建設。
這軍隊打仗,老百姓不一定就是跟著吃苦,他們可以為軍隊做點裁縫活,賣給軍隊一些肉食,一些有用的小商品,軍人是有餉銀的,他們如果踏實肯幹,總是能尋到商機。
楚行就發現,這些趕著強軍牛車的老大爺,比起救民軍的斥候好使多了。
距離救民軍對岸的明軍火炮的距離,他們一眼就能算出來,而且還能完美的找到明軍的斥候,給明軍提供各種情報。
老百姓提供點稻草,搞點蔬菜,糧食,只要不過分,軍隊該收就收,楚行從來不多說啥。
大家也發現,救民軍不欺負老百姓,自然也願意往這邊兒靠。
只是楚行這邊兒開心的日子沒過多久,就得知了大乾王國頒佈的第一部稅收法律,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心情瞬間變得不美麗起來。
以至於前往薛家橋這邊報告稅收事務的趙汝才看著楚行的表情,都是有些害怕。
和其他人一開始就跟著楚行起家的人劉青山不同,劉青山他們最早的時候是見過楚行是什麼樣的,所以哪怕現在的楚行已經權勢大大增加,乃是真正擁有了對他們的生死大權,但是從內心上來說,劉青山、孫玉秀他們對楚行並沒有自內心裡的那種恐懼。
這種情況,楚行很清楚,後世看電視劇,朱元璋手底下的將軍,喝高了,直接拿著酒罈子,往朱元璋頭上倒酒,這種事情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絕對是可能發生的。
但是趙汝才不一樣,趙汝才是屬於被徵召過來的。
甚至這個徵召過程極其不美麗,拿人家家裡人的性命做要挾,這種事情是真的不光彩。
當時楚行就已經掌握了救民軍的大部分軍權,成為了救民軍的話事人,因此趙汝才第一次見到楚行的時候,年輕的楚行,就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如今看楚行的臉色極其難看,深知伴君如伴虎道理的他,擔心楚行最後會遷怒到自己身上。
便趕忙辯解道:“回稟大王,咱們的稅務法典,乃是根據上一次的戰略會議確定下來的,臣等絕對沒有夾帶私貨,然而頒佈之後,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臣辦事不利,還請大王降罪。”
此時楚行正在翻看手中的稅法典,被眼前的趙汝才的誠惶誠恐,整的一愣。
心道,我又不是崇禎那種動不動就讓臣子背鍋的君主,你那麼害怕做什麼?
當下苦笑著說道:“愛卿不必如此,你乃是奉命行事,有什麼過錯。”
趙汝才這才稍微緩和了一下臉色,楚行繼續說道:“適才愛卿說,對於咱們的稅務法典,那些老百姓,中小地主很是歡迎,然而大地主,世家卻極力反對,甚至連商人也不滿意,是這樣嗎?”
趙汝才這才說道:“的確如此,臣等遵循大王旨意,搞攤丁入畝,在稅務法典裡,專門提到了,要對田畝稅與丁稅等雜稅統一,將地丁銀納入到土地之中,這個政策對於生活困苦的人來說,甚至小地主,富裕一些的農戶來說,都是極其受歡迎的。”
“各種雜稅一併取消,將繁雜的稅種一起合併到土地之中,看似田稅在增加,但是百姓也會算賬,他們實際負擔並沒有增加,而且我們救民軍採取了相對靈活的徵收政策,糧食、棉花、布匹都可以用來繳稅,甚至銀兩也可以。”
楚行學過歷史,知道歷史上有一個黃宗羲定律,大體意思就是,歷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侷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所以楚行知道,大明的稅制到底有多恐怖。
自然而然的,楚行在尋找一個相對於比較簡單,而且不必再未來,多行變化的稅費制度。
那麼相對來說,後世出現的攤丁入畝,則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楚行倒是想直接不收農稅,但那在封建王朝,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這個搞,對楚行來說,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他不僅僅是老百姓受益,他也受益匪淺。
因為總體來說,明朝是一個財政制度極其崩壞的朝代,大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稅收政策相對比較優惠,老百姓日子也比較不錯。
但是歷經這麼帶君主之後,再朝中一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