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淮安城下(第1/3 頁)
比如負責維持西線的第三兵團,他們那邊兒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救民會的滲透工作進展十分迅速,在救民軍進入一地之前,救民會的先遣小隊就會派遣到當地,組織當地的群眾反抗朝廷的暴政,進一步削弱朝廷官府與當地百姓之間的聯絡,削弱他們對於民間的掌控力。
其次,則是白蓮教起義軍領袖紅娘子率領他的團隊,從山東南下,進入鳳陽府和淮安府一帶,當地的白蓮教是有相當的群眾基礎的。
甚至於在楚行治理的大乾內部,還存在相對比較溫和的白蓮教派系。自然而然,白蓮教與大乾之間的合作相對也比較緊密。
他們南下,則是大規模動員人員群眾,直接暴力抗擊朝廷,衝擊官府,打砸府庫,先一步摧毀朝廷勢力。
再加上,南國可能太平的時間太久了,這般大規模集結部隊,朝廷並未考慮到,軍隊的控制力情況。
各地頻繁的調動部隊,導致成建制的部隊投降情況非常多,即便是不成建制的投誠,也會存在士兵畏戰怯戰的情形。
這般複雜的情況,是朝廷壓根控制不了的。
再加上朝廷不斷催促士兵進攻大乾的第三兵團,導致士兵們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和騷亂,最後鳳陽府東部區域明軍的兵力直接出現了真空。
第三西進兵團不得不一口氣吃個胖子,將幾乎半個鳳陽府吃到肚子裡去。
此外,便是徐州方向和濟南府方向的戰事,皆是穩中向好的一種狀態。
總體上來說,除了淮安府城這塊硬骨頭不太好啃之外,其他地方都呈現出一種類似於朝廷一瀉千里的情況。
甚至有傳檄而定來形容都不誇張。
不過其他方向行動順利,卻是沒能讓楚行以及眾多第一兵團的中高階將領們高興出來。
因為當他們終於趕到淮安府城城下的時候,看著高大無比,而且各種防禦工事修的跟刺蝟一樣的淮安府城城,是怎麼也笑不出來!
看到淮安府城城那密密麻麻並且完善無比的防禦工事,楚行有些鬱悶了,這些明軍都是工匠不成?
短短几個月他們是怎麼把淮安府城城變成這個鬼樣子的。
遠遠望去,就能夠看見明軍已經是用浮橋為核心,佈置了鐵鎖鏈,直接把河道給封鎖了,而且透過千里眼,依稀可以看見城牆上面向河面的一邊,安置了大炮。
是的,並不是明軍裡常見的那種小口徑虎蹲炮,而是大炮,初步判斷至少有五百斤以上。
然後整個淮安府城城的城牆上下有眾多明顯是臨時佈置的防禦工事!
比如說在城牆下插滿了尖利的竹片,城牆上還明顯有炮位,這些炮位的前方可以看到明顯的沙包堆積,這不用說,肯定是學的大乾王師,因為大乾王師就喜歡在炮位前方堆積沙包作為掩體。
、
站立在城頭上明軍一看就不是什麼青壯,而是正規軍,甚至有可能是比較精銳的正規軍,因為裡頭很多人都是穿著盔甲。
這淮安府城城裡的明軍從哪裡搞來這麼多火炮,而且還有著不少的重炮?莫非他們是把水師的艦炮都搬上了城頭?
看著防備森嚴的淮安府城城,不僅僅是楚行皺緊了眉頭,他身邊的一群大乾王師的中高階軍官們同樣是皺緊了眉頭。
僅僅是看這些城防工事,就知道這淮安府城城不好打啊!
“吩咐下去,讓大軍修築營地吧!”楚行現在已經是徹底死了用速戰速決的方式把淮安府城城打下來的心思,既然無法速戰速決,那自然是要做好其他方面的準備了,至少這營地就要修起來,免的明軍出城襲擊。
根據傳聞,兵部侍郎劉宇烈號稱淮安府城城內有二十萬大軍,這個數字楚行肯定是不會相信的,甚至打個對摺他都不會相信。
雖然情報裡說城內可能有十幾萬守軍,但是整個淮安府周圍地區的正規明軍都沒這麼多好吧!
這裡頭肯定有很多都是臨時徵召的青壯以及民夫,這些明軍的將領們總是喜歡把青壯和民夫也算進總兵力裡頭。
他估計城內真正的正規軍,估計頂多也就十萬人!
實際上,楚行還是把淮安府城城內的守軍想的太多了,實際上現在淮安府城城內的總兵力也就八萬出頭,其中大約兩萬人還是臨時徵召而來的青壯,這些青壯們雖然也分發了武器,但他們手中的武器只是簡單的長矛、刀劍之類的,其戰鬥力也就比流民稍微強那麼一點點。
也就是說,劉宇烈手底下的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