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九龍大哥左懋第(第1/3 頁)
萊州府整體來說面積比不上青州府,楚行沒用多長時間便巡視明白了,然後回到了萊州行在。
萊州行在作為楚行的臨幸駐所,肯定不會過於寒酸。
王后楚玉兒還是派了幾個丫鬟婆子過來的,都是一直為王府收留,為王宮服務的知心牢靠之人。
名義上是侍奉楚行,其實背地裡是否看著楚行不亂搞,不得而知。
當然,其實因為戰爭和貧瘠,很多人無家可歸。
插標賣首這種事情,其實非常普遍。
所以賽八仙曾經提議,讓楚行多收養一些人口,也算是做一件善事。
只不過被楚行拒絕了。
楚行覺得,與其讓自己養著,還不如開養濟院呢。
養濟院肯定是要在萊州府各地鋪開的,讓那些老而無依的人起碼可以在人世間勉強的活著。
至於青壯,只要大乾想,總是能給他找到安身之地。
比如給大乾修補城牆,打造武器,生產車輛,這都是一般青壯力所能及的事情。
甚至婦人們都可以縫補製作衣物。
因為控制了萊州、青州二地,那麼兩地的資源自然是可以利用起來,尤其是鹽。
大乾在沿海區域大量的曬鹽,雖然楚行現在沒有時間去改進技術,但是生產出來的鹽,可以透過秘密渠道,賣到大明各地去。
這些東西都是實打實的銀子。
當然換到的銀子,楚行也會買大乾緊缺的物資,尤其是棉衣。
楚行也搞不懂,朝廷是怎麼想的,很多俘虜連棉衣都沒有,就能讓他們上前線。
中午,楚行正在悶著頭,一邊兒吃飯,一邊兒琢磨著國家大事。
劉青山走了進來,然後拿出來一個小冊子,對楚行說道:“這是李巖修改後冊子,咱們大乾之前的說辭,有些太過於雅緻,老百姓聽不懂。”
楚行接過冊子一看,頓時笑了起來,“論鼓舞民心,我確實不如李巖。”
楚行在擊敗了孫元化之後,並沒有盲目擴張,而是一如既往的選擇消化。
尤其是思想運動的快速普及。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楚行所選之民,既然是天下廣大的貧瘠者,無產者,自然要動員他們。
給他們開啟民智。
這個智不單單是文化水平,還有他們自身對自身的理解,以及給他們看到希望。
讓他們不再是行屍走肉一般的活著。
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在大乾的體制下,該如何的更好的改變自己的人生。
拿過李巖修改後,派人送來的冊子,楚行感慨頗多。
說實話,李巖能夠成為歷時上李自成的頂級謀士,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自己跟大臣們一起編纂的宣傳內容,在他看來,依然不足。
那些高大上的東西,可以說是完全剔除。
全都改成了山東百姓輕鬆可以理解的東西。
比如,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乾王。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乾王。
當乾差,納乾糧,大乾官紳一體都納糧。
楚行是真的佩服李巖,他這話跟兒歌似得,讀起來朗朗上口。
劉青山建議道:“大王,李公子雖然早些年不是咱們這一派的,跟著紅娘子幹,但是自從白蓮教陷入低估,他已經為咱們奔走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何時將他納入咱們救民軍體系,讓他成為我們的一員。”
“總是在外面飄著,讓人難以安心為我們做事啊!”
“時機未到。”楚行搖搖頭說道。
忽然,一個軍機走了進來稟告,“大王,李大虎求見,還帶來了登州府的一個殘兵千戶。”
劉必顯跟隨楚行做事有一段時間了,做事情也體貼,所以一般有大事小情,都是他在奔走。
“帶進來吧。”楚行說道。
當即楚行放下筷子,不知道為何一個千戶,也值得李大虎帶人親自跑一趟。
不片刻,李大虎帶人走進了行在,身邊兒還跟這個魁梧的千戶。
見楚行的飯桌還沒撤下去,李大虎一臉的遲疑,“大王,要不下屬先帶人下去候著。”
“你我君臣,可不需要這麼大的架子。”楚行笑著說道:“大中午的,想必都沒進食吧。來,坐下一起吧。幼娘,多添兩幅碗筷。”
李大虎連忙引薦,“大王,這位是我同村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兄弟,叫武桂,字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