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捧出一個精美的信匣遞過來:“窈娘差我送封信與公子,請公子過目,有勞公子給奴婢一個回話。”
宋微抽開信匣,拿出信紙。芙蓉汁淬染的浣花箋,上面寫著幾行漂亮的小字。衛夫人簪花小楷,宋微叫不出名目,只覺得一個女支女,字寫得像狀元郎,真是沒天理。
信箋上四行詩:“奇珍異寶聚蕃坊,似玉如珠擬宋郎。東里遙臨西市遠,何當攜手過雲堂?”
“雲堂”,是蕃舶街上最出名的西域香料鋪子名號。宋微琢磨琢磨,問那小婢:“窈娘想來蕃坊購物,約我陪她,是不是?”
小婢笑道:“公子好文才。”
宋微坦然受了她這句馬屁:“後日旬休,我有空。麻煩轉告窈娘,午後我在西市東牌坊底下等著。”說罷,摸出幾枚銅錢,放到她手心裡。
那小婢高高興興返回,臨走衝宋微眨眨眼睛:“宋公子,奴婢名字喚做小搦,吹簫搦管之搦。”
宋微待她去遠了,才後知後覺摸摸鼻子。“吹簫搦管”——自己這是……被小丫頭調戲了?
第〇四八章:事關財色憑真意,人不風流枉少年
穆家商行作為西市蕃舶街老字號之一,是典型的家族企業。西都總號管事的,是穆三爺,南北長途跑貨的,是穆七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乃穆氏最重要的兩位支柱型人物。六爺身體不便,留在西域老家沒出來,負責掌握貨源。其餘兄弟,有的早年過世,有的不善經營,不值一提。
由於機緣巧合下開拓了南疆交趾市場,穆家預備把第二代中較出色的弟子派幾個過去,建立常駐據點。已經成熟的南北商路,也慢慢交到下一代手中。而新開闢的西都至京城東西商路,則由三爺與七爺親自照管。皇恩聖旨金口玉言,著太府寺將宮中及官用皮毛蕃藥兩項採購任務交給穆家承擔。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由此拓寬深入,未必不能逐步蠶食,壟斷更多領域。
從大局看,穆氏是西市第一家同時貫通了南北及東西商路的商行。假以時日,很可能成為這蕃舶街的龍頭老大。對於不顯山不露水幫了大忙的宋微,自然慷慨得很。
穆三爺與穆七爺一起接見了宋微,不過說話的主要是七爺。三爺只坐在一邊,偶爾看小夥子兩眼,笑眯眯地喝茶。因為不怎麼往外跑,比起慣於長途跋涉的七爺,顯得更為富態和藹。宋微從前遠遠見過三爺幾次,真正面對面打交道,此乃頭一遭。
寒暄過後,進入正題。穆家想得很周全,備了四種方案供宋微挑選。
穆七爺先開啟桌案上一個箱子,一片璀璨奪目,珠光寶氣霎時耀得滿室生輝。
“這些,是玉石黃金和一點珠寶。到底值多少錢,彈性太大,不好說,你自己看。”
然後指著一沓紙張:“這些,是田莊鋪面的地契房契。田莊收成都不錯,鋪面也都是好地段。若是不介意,連管事的人一併給你。”說罷,穆七爺將寫滿了字的契約遞過去。宋微連連搖手:“不必了,我又看不明白。再說我還信不過你老麼?”
接著穆七爺拿起旁邊一塊不起眼的玉牌:“這是我穆家給大掌櫃的信物。拿了這個,一應待遇權益,全部比照大掌櫃。你若願意,可以試試跟我跑京都商路。”看宋微一眼,補充道,“至今手裡有這塊牌子的人,除去姓穆的,統共也不過三個。”
從穆家的角度講,宋微與交趾國王、明華公主、憲侯府均關係匪淺,兼之本身能力不俗,當然設法拉到自家船上方為上策。大掌櫃不僅薪金優厚,而且能分到東家的股份,並參與最核心的生意,可說前途無量。穆三爺認為,這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的方案,宋微但凡有點腦子,必然作此選擇。他也知道宋小郎年歲樣貌,經自家弟弟一番介紹,認定是個難得的人才,難免起了招攬之心。恰好膝下尚有一個待字閨中的妙齡小女,今日在場,倒是考察女婿候選人的心思居多。
幸虧還有一個更瞭解宋微的穆七爺,見他神態雖然溫和,眼底其實一直淡淡的,便知道這些都不算十分如意。捏起最邊上托盤裡兩張薄紙和一方小小印鑑:“這是最後兩樣了。從今年首開京都商路起始,以後凡是這條商路的利潤,每年分你半成紅利,期限為二十年。紙上寫的是合約,印鑑是信物,你看看。”
宋微眼前一亮。這就是傳說中的吃乾股呀,亦即俗稱所謂米蟲是也。他毫不掩飾地咧開嘴,伸出手把東西接過去:“七爺、三爺,二位太客氣了!這可怎麼敢當……”一面說,一面笑嘻嘻地接了穆七爺遞過來的筆,懶得多瞧合約內容,刷刷簽好自己大名,蘸上硃砂蓋了印,將那拇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