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的男子,一模一樣的玄色短打緊身衣,頭上包著同色頭巾,腰佩長短不等的刀劍,他們看見了躺在地上的男人,臉上都露出喜色,也不作聲,抬了就走,其中一個留著八字鬍的男子側頭打量夏雪雲,嗡聲嗡氣地問道:
“姑娘是誰?可是你救了他?”
夏雪雲點點頭,反問:“你們是誰?他又是誰?”
那人一拱手:“姑娘之恩!他日必當重酬!”
夏雪雲見他要走,趕緊拉住他衣角,請求道:“帶我走吧,我沒有地方可以去!”
那人略略怔了一下,做個手勢召來一個男人,讓他揹著夏雪雲離開河岸。沒承想上到路面,準備送上馬車的時候,跑來三四匹快馬,其中一人指著夏雪雲喝道:
“呔!這是我家小姐的丫環,你們要帶她何往?”
八字鬍男聽了,便教放下夏雪雲,抱一抱拳說:“既是你家丫環,可請帶回,得罪了!”
說完馬鞭一揮,就像一陣風似地,一群人立時消失不見,不僅夏雪雲呆住,連趕來找她的家丁們也呆若木雞,沒見過行動這麼神速的人。
正文 第三章 太子黨
夏雪雲猜得一點不錯,那個被明珠救起,昏迷不醒的男人確實身份特殊,他是當今太子的同胞弟弟安王。
而那幾個匆匆尋來,又疾速離開的男子,都是太子的近身侍衛,一等一的宮廷高手。
當今太子龍傲,二十七歲,和二十二歲的安王系早已逝世的仁孝皇后所生。
仁孝皇后賢淑敏慧,教子有方,太子和安王自小養在一處,兄弟情誼深厚,彼此倚重,仁孝皇后臨終之前將兄弟倆的手交疊放在一起,用盡最後的力量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才閉目嚥氣。太子和安王從小得母后時時訓戒,自然懂得母后用意。失去母后的護佑,兄弟倆同心同德,小心冀冀地在紛爭不休的宮廷中生活,直至安王長到一定年齡,被放到宮外另闢王府獨居。
之後皇上冊封受寵的劉貴妃為皇后,劉貴妃登上後位,第一件事就是找來董宰相,讓他奏請皇上,將她自己親生的二皇子慶王龍俊,和三皇子安王龍代各自打發回封地生活。當時董宰相不解:皇子們一成年就被遣離帝京,去封地獨立生活,那些個都是不得寵或討不到皇帝歡心的皇子。慶王和安王是個例外,慶王母妃受寵,而安王是仁孝皇后所生,皇上自然另眼相看,留他們居住帝京伴駕,無可厚非,這可是所有皇子都渴求的殊榮,為何劉皇后卻主動要求讓自己的兒子離京,去那山高皇帝遠的封地過冷冷清清的生活?
董宰相一時想不通原由,劉皇后笑著對他說:
“宰相難道不知?皇子一俟成年,即需離開帝京,歸去封地生活,此為祖上定製的慣例。慶王和安王,自小兒深得皇上寵愛,聖眷隆重,此二位皇子不在出京之列,因而從未受過一些困苦,嬌生慣養,體質贏弱。但貴為龍子,哀家覺著他們應該有強壯的體魄和寬闊的胸懷,不能光顧著貪戀繁榮帝京,安享富貴。應趁著年輕,放他們到封地去鍛鍊,察知國情,將來也好扶佐皇上治理國家。哀家早有將慶王遣去封地的想法,一為遵循祖制,二為強健嬌兒。哀家既為國母,便應一視同仁,不能只為自己親生的慶王考慮,也得顧著安王。但哀家的一片苦心,只怕得不到皇上和大臣們,尤其是太子的體諒,若是宰相上疏,卻是最好不過,來日皇子們成才,也是仰仗了宰相的提攜!”
劉皇后這樣說了,董宰相哪裡好再問什麼,更不能回絕,位齊三公之列,權重如宰相,雖然並不懼怕皇后威儀,可畢竟人家新後上位,皇帝枕邊人,總得給她一個二個面子,於是董宰相便上了個奏冊,完全照搬了劉皇后的懇切言辭,只署了自己的名諱上去,皇上看了看,也不多說什麼,便是一個“準”字。
於是慶王和安王便收拾了行裝,剋日離京,奔赴封地去了。
那慶王去了就去了,沒有什麼好說的,他自個母后安排的嘛。
安王這邊,太子卻是咬碎了鋼牙,他當然知道劉皇后的用心,為防劉皇后這一手,太子早就和朝中擁護自己的大臣,還有幾位皇叔國公商議好對策,若劉皇后給皇上吹枕頭風,要將安王下放封地,大臣們和王公貴胄自然會站出來說話,以期留下安王。再也沒料到劉皇后會聯結董宰相,而且還走了一步險棋,竟然舍了自己的親生子慶王,也要將安王逐出帝京!
太子經此一役,氣得要吐血。弟弟被放去封地,自己就等於失了左臂右膀,又時時得防著劉皇后再出陰招。劉皇后既已走出這一步,擺明了就是要為慶王爭他這個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