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第3/4 頁)
果不提前一個月預訂,肯定是吃不上的。
郝家菜的特點之一就是不用諸如味精之類的化學原料,調味靠的是天然方法。菜館裡也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廚具,用的都是火灶。作為一種“宮廷風味菜”,它要求選料精,做工細。為了一桌席,他們全家要從上午準備到晚上客人來。這裡還有一個有別於別的餐館的就是,這裡不許點菜,主人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即使這樣,依然有人慕名而來。
從八十年代初期一直髮展到現在,名氣越來越大,預約排隊的就一直排到兩年以外去了。這不光是咱中國有,法蘭西也有這樣一家小小的只做一桌的西餐館,據說已經有超過三十位總統在他們那裡預定座位。”劉一流把前世自己聽到的這種私房菜的傳說講給艾文剛一家三口聽。
“我明白了,但是,人家那是有傳統的,而且還是什麼皇帝吃的菜,我們能跟人家比嗎?”艾小米點點頭,這“物以稀為貴”的營銷模式無疑是成功的,但你首先得讓這個“物”味道很好才是吧。
“哈哈,你這小丫頭,連你一流哥提供的美味都不相信了,上次我給你吃的西紅柿好吃不?那就是我種的,還有各種更美味的山珍,那怕就是隻能炒西紅柿雞蛋的你,炒盤菜出來都能讓他們把舌頭給吞了。”劉一流哈哈大笑,他自然是對自己能提供的食材極為有自信,如果說這些靈水澆灌長出來的菜不能獲得食客的認可,他真是可以買塊豆腐自己往上撞了。
而且他還有殺手鐧,就是上次從天坑帶回來的“石豬”,那圓滾滾像籃球一樣大小的石豬是做烤乳豬最好的材料,現在已經繁殖出了100來只,一個星期提供個五隻還是可以的。
那天吳大少嘴饞,自己就捉了一隻烤著嚐嚐,那個滋味,那怕是已經嘗過史前巨蟒肉鮮味兒的他都停不住嘴,豬肉鮮香嫩滑,一口咬下去就像含著一塊雲朵,入口即化,就連那不多的小骨頭都酥軟香脆,貪嘴的吳大少硬是連那都給嚼嚼吞了。
劉一流打算就是用這道“烤石豬”作為自己這青峰私家菜館的招牌菜,這個“石豬”只有他一家有,不會在其他地方出售,算是全國都是獨一份兒,再配合上自己的鱔魚,水庫裡的青魚,家裡養雞場的“壯陽雞”,味道方面自是沒得說。
至於廚師,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他就準備讓艾文剛一人擔當,不需要太高檔的菜,吃得就是味道,家常的味道。
而農家樂的廚師,劉一流就準備從青峰村或者白雲村聘請幾個大嬸兒過來擔當,那些做慣了山裡菜的大嬸兒做這個才是真正的得心應手。
第772章 山村廚師很瘋狂
劉一流跑回村去招聘大嬸兒當廚師,當時就開出了一月2500的高薪,而且許諾到月底如果生意好,還有紅包拿。
更為誘人的,因為考慮到這大嬸兒也算是家裡的主心骨,要是這麼一去一年,對家裡也不好,省城離家又遠,劉一流還專門給開出了帶薪休假的時間,每個月都會有三人有八天的假期回家看看,這樣一個季度下來,所有人都能回家一個星期,相比起以前在城裡一年才能回一趟家的打工生涯要好的多了。
這一下在村裡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在按理說在村裡掙錢也不老少,平均每戶人家一個月種菜,弄山貨還有旅遊也能弄上個三千塊,可這一個人出去就能掙接近三千,跟一家掙的都差不多了,而且還有帶工資的假期,老闆又是劉一流,肯定不會吃虧。
雖然這個待遇開的很有些高,要是去上個十個人,光工資一個月都得兩三萬,但村裡沒人覺得劉一流是空口白話拿不出來,這小子現在一天光蔬菜專賣店賣他那些高檔蔬菜就能掙上大幾千呢,更別說他家裡那個養雞場辦的紅紅火火的,每天他老爹和叔叔數錢都數不過來。這工資是絕對有保障,不像去城裡打工,好多人辛苦一年上頭,連一半的錢都拿不回來,要是碰上個無良老闆,搞不好一分錢都弄不到。
一時間,應聘者如雲,就連村裡開小賣部的周嬸兒都動了心,想把小賣部交給女兒經營,自己去給劉一流的農家菜館當廚師,要說炒什麼高檔菜她不會,但做這山裡的家常菜,那可是她做了幾十年的,閉上眼睛都能做出一桌菜出來。
不光是劉一流的小院擠滿了來打聽訊息的人,就連劉一流父母那裡都有來託關係走門路的,搞得李蘭不勝其煩,恨不得跟劉一流老爹劉向陽一樣,背上被窩卷躲到養雞場去,為了能更精心的辦好養雞這個產業,劉向陽三兄弟乾脆在這雞場角上蓋了棟高腳竹屋,方便晚上在這邊值班,沒想到到成了這兩口子躲避熟人的避風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