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村民還帶我們去了其它幾處地方,不過沒什麼價值,就拍了幾張照。”
翊棠往西瓜上灑鹽水,聽張銘問他們下午的收穫,急忙也做了報告。
“我們附近村子都走遍了,我們也該去石寨山了吧?也不知道吳隊他們到了沒有。”
翊棠還沒去過大名鼎鼎的石寨山古墓群,很期待。
晉城是彩華小組與吳隊小組的“會師”地點。
“石寨山古墓群”就位於晉城西南方一座叫石寨山的小山丘上,是滇王與其臣僕的墓地。1955年至1960年五年間,雲南省博物館先後對其進行十四次發掘了,清理墓葬五十座,出土文物四千餘件。
“去石寨山做什麼?那裡沒東西普查,只是路過而已。”
李弘已經猜測到翊棠打算“假公濟私”,順便去旅遊參觀一下。
“路過就路過。”
翊棠怒瞪李弘,這傢伙真是不討人喜歡。
“隊長他們大概要明日下午才能到晉城,到的話會跟我們聯絡。”
彩華想著吳鬍子到來了第一件事,說不定會喚上大家去喝酒,這人性情確實有些“鬍子”。(土匪,北方方言)
“翊棠,你可別想溜隊長那隊。”
張銘糗翊棠,他還記得翊棠當時不肯跟李弘同組騎摩托的事。
“吳隊真是的,他們自己開汽車,讓我們坐摩托。”
翊棠到現在還有怨念。
“白痴,有些山路汽車根本進不去,開一路推一路,有你哭的。”
李弘倒是很高興他的交通工具是摩托,小巧快捷,再不好的路況都能躍過。
“算了,當我沒說。”
翊棠懶得跟李弘吵架,埋頭啃西瓜。
第二日普查小組又去了趟昨日去的村子,檢視村外一處土包。土包上有些碎瓦片,檢視了下確認年代很近,不是古代遺址。
正午收隊回學校,將車在停車場停好,翊棠一抬頭就看到了旁邊一輛停放的麵包車很面熟。
“吳隊他們到了!這是吳隊的車!”
翊棠高興的叫嚷。
“果然是個老頑童,總喜歡神出鬼沒。”
彩華無奈拿出手機,撥了吳鬍子的電話。
彩華邊講手機,邊朝他們入住的那棟教學樓前去,張銘三人跟隨其後。
第十六章 遺骨
第十六章 遺骨
吳鬍子;顧名思義;這位大叔有鬍子,但在他蓄鬍子之前,“吳鬍子”的名號就叫響了。原因在於他性格確實有些“鬍子”,這是個有“土匪”氣息的考古工作者,他早年參與考古發掘,曾在一座工地發現了幾座漢代中小型墓,儲存得都還不錯。他們還只清理了一座,吩咐工地暫時不要在這區域動工,結果第二天過來,發現掘土機正在破壞這些墓葬。隊長前去理論,被推倒在地,隊員也遭到工地管理人員轟趕。吳鬍子當時才畢業不久,也不是什麼隊長,操了把鏟子喚上兩三個隊員,圍困掘土機大吼,哪個龜孫子敢鏟墓,老子今天劈死他。
這就是吳鬍子的“鬍子”故事之一,張銘曾說過的名言:“與鄉官鬥與惡犬鬥其樂無窮”,這句話其實出自吳鬍子之口,吳鬍子參加過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當年也是一輛摩托車走天下,逢魔滅魔,遇妖降妖。
吳鬍子是個行動派的人,他人過來,也沒先跟在這裡“駐紮”的隊員打招呼,讓他們接待,本著自己悠閒晃盪,就不耽擱隊員工作的“原則”,他去打擾了校門看門大叔與校門外種田的農民伯伯。
看門大叔離不開,喚了位男教師,讓他帶吳鬍子等人過去。
也就在男教師帶吳鬍子等人進入林叢不久,彩華小組的人回來了,見到路邊停了吳鬍子的車,便知道吳鬍子那組已經到來。
吳鬍子剛跟隨男教師抵達目的地時,就聽到身後傳來了喊他的聲音,回頭就看到了分別多日的彩華小組。
兩支小組匯合,欣喜非常,拽著手臂猛談這些時日的見聞與普查成果。
寒暄了許久,才想起要事給忘了。
“吳隊,你們怎麼跑這林子裡來啊?”
翊棠之所以對吳鬍子特別親,在於培訓時期就認識了吳鬍子,吳鬍子還給翊棠講過課。
“來這裡還能做什麼,當然是看墓。”
吳隊長拍翊棠的腦門,他比翊棠大二十多歲,有個兒子也跟翊棠一般大小,長得都還挺螳螂。
“也真是古怪,這地方我以前還走過好幾趟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