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頁)
這裡成為大清國西南物質吞吐的樞紐。此處油號眾多,尤以桐油聞名,外省大都用的是這裡的桐油,洪江桐油能防白蟻,我們要去的徐記桐油行就是這個行當的龍頭老大。
當地有民謠如此說,“漢口千豬百羊萬擔米,還比不上洪江犁頭嘴”。四十八會館、四十八戲臺、五府十八幫、七衝八巷九條街,可見這裡的繁華。窨子屋、寺院、古廟、錢莊、商號、洋行、作坊、店鋪、客棧、青樓、煙館等一應俱全,房屋達四百棟,乃湘西重鎮。
棄船登岸,徐記桐油行的夥計要領聞名去商行。
來這裡之前,聽說過很多洪江的傳說,其中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題“吃虧是福”的故事讓我一直難以釋懷。
話說當年,洪江有一位著名書法家鄭煊,是鄭板橋的遠親,他早年也隨著商隊來到洪江經商,後舉家遷來洪江定居。有一次鄭煊做木材生意,貨運到外地,貨價狂跌,即使賣掉,也是丫無歸。鄭煊以為自己的末日到了,很沮喪。鄭板橋得帚送給鄭煊一幅“吃虧是福”的勉詞。鄭煊帶著這幅勉詞回洪江,沒想到在回來的路上,木材的價格突然昂起,鄭煊意外發了財。回家後鄭煊將鄭板橋的題詞作為家訓,刻在窨子屋的高牆壁上以示後人。
這個故事也同樣感染了我。既然來到此地,就一定要去鄭煊住處瞻仰一下鄭板橋的墨寶。
徐記桐油行的夥計聽這麼一說,就決定先帶我們去現場看看。
在青石板道上七拐八彎,終於來到一棟窨子屋的照壁前,“吃虧是福”四個大字赫然入目,下面是幾行小字——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橋鄭燮題。
我望著照壁上板橋先生所題之字,不禁思緒萬千。想我一介書生,為了賺取去長沙鄉試的盤纏,不惜毀容入行趕屍,這又何嘗不是虧呢?然後,這些磨難給了我無窮的進取的激情,磨練了我的意志和韌性,這又何嘗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又何嘗不是一種福分呢……”
“吃虧是福?真是天大的笑話,我看這鄭老頭是昏過了頭!既然吃虧是福,我非常願意發揚風格,將這份福讓給別人……”田古道妄言。
幾人在鄭板橋墨寶前駐留一陣,便往徐記桐油行去了。
來到徐記,徐老闆出來迎了,引我們入內,寒暄幾句,扯起正事。
馬主事的遺體被安置在桐油行的後院,我與田古道檢視屍體。
田古道擄開死者的壽衣,見其腰間有刀印,一團烏黑的血跡附在表面。
趕屍人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人死之後,身上有過多過大的外傷口,這樣容易導致滯留在死者身上的陽氣洩露。
人死之後,軀體內殘存的陽氣很重要,可以維持魂魄不脫離肉身。陽氣儲存的時間越長,魂魄附在肉身的時間也就越長。魂魄不遊散,趕屍就相對容易,一旦走散,就腰花費很長時間作法聚魂。
田古道看到死者身體上有一個很大的窟窿,眉頭一皺,連忙擺好法案。
我們一起施法,念起聚魂咒,作法完畢,鬼崽妖取出硃砂調製好,田古道接過來將窟窿封住,然後用布條捆好,再貼上神符。
為了爭取時間,我們即可趕屍動身。
臨行時,徐老闆囑夥計拿出一包東西,說是馬主事的心愛之物,平時物不離身。
我開啟一看,全部是一些書籍。
其中雕刻版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些都是科考必備的四書五經。其中還有《四書》朱熹集註版,以及《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等書籍。
包裹裡還有不少手抄本,大多是關於研習心得,以及各朝的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的題目。
我很是納悶,馬主事年過五旬尚為童生,為何卻有著鄉試、會試與殿試的手抄題目。這些題目的後面答滿了秘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每篇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落下或收結等部分組成,共有八股,每篇四五百字。從筆跡上看,有的應是馬主事自己所撰,有的則是別人所填。
包裹裡的所有書籍,全部顯得破舊不堪,應是反覆翻磨所致,可以看出老童生馬主事平時讀書非常用功,只是如此付出,回報甚微,我不免替馬主事惋惜,感到痛心!
看到包裹裡馬主事自撰的八股文,有些還是很有見地與文采的,馬主事一死,這些八股文也就失去了意義。其實,就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