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嬲�魷質保�莧萌司醯盟�僑雜鋅砂�牡胤劍�⒎且晃奘譴Γ�薹ㄍ耆�穸ā6��扇宋鏌簿哂懈髦秩醯悖�傭�顧�竅緣酶��醒�腥猓�媸悼尚擰!罷飧鏨緇嶸弦埠苣呀菜�前俜種�俚暮萌嘶蚧等耍�等松砩弦不嵊瀉玫某煞鄭�萌松砩弦燦謝檔某煞幀!��髡嚦悸塹氖欽媸檔奈侍狻!保ń鷯褂錚�
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在金庸的書中,即使一個公認的“惡人”,在從事一項“惡事”時,他也可能是出於他自身相當充足的理由,或可笑或可氣或可悲或可恨。而所謂的“好人”,哪怕是出於“善”的動機也不一定能得出“好”的結局或效果。
所以,金庸筆下的人物,很少是單純的好人或壞人。他洞察了人性的全部奧秘,以及人性自身的衝突和矛盾。他以一種寬容的態度,理解的態度,來描述冥冥眾生。在這一點上,金庸的作品絕不是那些“通俗小說”可以比擬的,也不是一般的所謂“嚴肅文學”可以涵蓋的。
米蘭·昆德拉說,小說家的責任,就在於告訴人們,生活不是像他們所看到的那樣,不是的,在生活的表象下,有著不可言說的複雜性,超越我們一般倫理、法律等的判斷。
金庸無疑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此種責任。僅一個韋小寶,就很能說明問題。韋小寶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認為韋小寶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另一個說法是韋小寶是十足的無賴混蛋。其實,韋小寶就是韋小寶,是一個容納了歷史感很強的中國人性格的人物。無法以倫理標準去評判這麼一個美學形象。這個形象本身涉及的問題恐怕與中國儒釋道文化對於人格的塑造,中國人的民族性諸問題相關,足以寫一本專著來探討。
就人物的塑造而言,也斷斷不能將金庸的作品歸入一般的通俗文學之列。從塑造人物的功力來看,金庸的小說絕對是大師的手筆,是真正的文學。
一般的通俗小說中,好人與壞人,正派與反派,善與惡,是與非,涇渭分明,不容混淆。但是在偉大的作家筆下,卻不是這樣,生活中的全部複雜性被揭示無遺,好壞難分,善惡難斷,恩怨難解。
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時,原來的構思是想將安娜寫成一個不道德的女人。但是,寫著,寫著,他就改變了最初的想法,當他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深入像安娜這樣的女人的內心時,他感到既定的道德律是無能為力的。於是,安娜這個文學形象激發讀者的,是萬千滋味不知從何說起,同情?鄙視?譴責?贊同?沒有一種單純的態度可以成立。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總體上看也是如此,絲毫不受傳統的或既定的觀念來規範。金庸以敏銳的目光審視人性,他感悟到了許多無法言說的困境與無奈。他在許多作品中表現出一種隱痛,對於善與惡,對於愛與恨,永遠不能有圓滿的解釋。而且暗示著不論你如何解釋,悲劇仍然會一代一代地演出下去。
關於金庸作品對於人性複雜面的深刻思索,羅龍治先生有一篇精彩之文《從<倚天>談善惡之際》談及:
善惡好分,善惡之際卻很難分。正如一個漂亮的小姐,她身邊的男人很多,但卻沒有人知道她究竟有沒有男朋友。
有一次在臺北舉行的金庸小說座談會上,金恆煒忽發奇想,向金庸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金庸先生,你在《射鵰英雄傳》中描寫一個很正派的人物叫做洪七公。洪七公自己說他殺過四百三十九個人,其中沒有一個人不是壞蛋。但我認為洪七公的這種想法很危險。因為這種人如果掌權的話,他很可能就成為希特勒。希特勒也認為他殺的人都是壞蛋。”金庸點點頭。
我們如果肯定:生存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力。那麼我們就同時肯定:生存是各民族共有的權力。但是,每個肉體的生存都要靠其他的物資來給養,所以生存就成為競爭的現象,生存也就成了人類共有的苦難。
我們發現在中國的社會里,家是生存的基本單位,家是講人情而不講是非善惡的。一個人離開了家,說穿了同生死、共患難還是基於生存的艱難。因此,一旦中國人感情的網路發生嚴重衝突的時候,人生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安排成昆和謝遜有師徒之宜,情若父子。但成昆為了滿足他的權力慾,竟陰謀殺害謝遜全家,逼得謝遜忽忽如狂。謝遜一生的罪孽由此而起。謝遜寄跡魔教是受迫害者,成昆卻是神奸巨惡竟廁身少林。這善惡之際,外人一時哪裡察覺得出來呢?中原六大門派和明教的決戰,除了愚昧盲目之外,有什麼正邪可言呢?
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