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樣,我們就必然要研究人類克服俄狄普斯情結所需要的正常條件是什麼?是哪些條件的缺陷在製造人格的悲劇?
根據弗洛伊德的發現,也根據更多的心理現象概括,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個人能夠順利抵抗和克服俄狄普斯情結,需要以下條件:
一,在童年時與生身親長(父母親)的關係比較親密而且沒有創傷。
這種創傷會因為許多比較特殊的情況發生,譬如父母離異,譬如父母一方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影響子女基本生活境況的殘疾,譬如父親酗酒,粗暴對待子女,譬如父母中有一人虐待子女,又譬如父母對子女的亂倫,都可能給幼小的兒童造成創傷。
如果更認真地面對心理疾病案例,可以說相當多的創傷是由一些比上述平常得多的情況造成的。有時候,父母一次失當的譴責、批評、處罰和冷落都可能造成兒童與父母關係的創傷。
二,生身親長(父母親)對子女的態度親密適度,沒有過分地抑制與刺激。
第10節:長中受到障礙
倘若兒子得不到足夠的母愛,對母愛的渴求受到了過分抑制,那麼就會使兒子克服俄狄普斯情結的人格發展受阻。倘若兒子被過分溺愛,使戀母感情受到過分刺激,兒子同樣會在人格成長中受到障礙。
倘若父親對兒子過分嚴酷,甚至表現敵視,使兒子在需要認同和模仿同性親長的過程中受到了抑制,同樣,他克服俄狄普斯情結、逐漸發育完善人格的過程將受到阻礙。如果父親對兒子過分溺愛甚至在兒子面前百依百順、軟弱可欺,那麼,兒子也將失去人格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
五
當母親過分溺愛,而父親過分嚴酷時,兒子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戀母憎父傾向,他的俄狄普斯情結就會越來越畸形地發展。
在兒子幼小時,嚴酷的父親對他還能表現出不多的寬容與慈愛。然而,隨著兒子長大成為小學生之後,兒子對母親的壟斷超出了父親能夠承受的界限,父親對兒子的嚴厲與日俱增。
這時,我們不僅看到兒子的強烈憎父情結,也看到了父親的憎子情結。每當母親袒護兒子時,父親不僅表現出了做父親的專制,也表現出了做丈夫的專制。夫妻之間因為兒子而屢屢衝突,在基本上是丈夫說了算的家庭中,最終是丈夫怒氣衝衝的脾氣籠罩了一切。
做父親的一有機會就以堂而皇之的聲音指責兒子的種種缺點,對兒子實施越來越嚴格的管教。妻子則在一旁做微不足道的緩和氣氛的努力,同時在丈夫不在的情況下,對兒子做安慰性的精神補償,試圖使兒子接受父親似乎正確的嚴格要求。
然而,兒子以倔強的沉默開始鑄造他未來的人格。
最後,常常成為不健全的人格。
倘若母親過分溺愛,父親對此又聽之任之時,兒子的戀母憎父情結會以另一種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兒子在母親的溺愛中變得為所欲為,而且日益嚴重地表現出對父親的排斥。當父親點頭哈腰、唯唯諾諾地對家庭中的一切拱手相讓時,兒子越來越失去了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
這樣的男孩長大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擺脫不了戀母情結的男人,還看到了一個不能夠正確對待所有同性和異性的男人。面對異性,他處處擺脫不了母親的影子。對待男人,他或許會表現出咄咄逼人,但稍受碰撞就多少顯得不知所措。當這個在母親溺愛中長大的男孩在生活中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時,父母都不曾想到,這在他出生開始的家庭生活中已經播下了全部種子。
倘若在母親過分溺愛的家庭中,母親還是十分強有力的角色,對兒子從小到大的照顧和管教都無微不至,把兒子像麵糰一樣捏在手裡,我們就又看到了另一種畸形人格的發育成長。男孩是戀母的,又是對母親唯唯諾諾的。以至當他成年時,表面看來高大英俊甚至富有才華,但骨子裡卻是惟母命是從的男人,甚至在選擇妻子時都要看母親的臉色。
一個人成年之後都不能褪掉奶臭,像離開母親羽翼就無法生活的雛兒,註定沒有完整的男性人格,不能夠真正承擔今天做丈夫、明天做父親的角色。當他事無鉅細徵求母親的意見並言聽計從時,只說明這是俄狄普斯情結扭曲下的又一種怪胎。
過濫的母愛會造成男孩人格發展的扭曲,而缺少母愛也同樣造成男孩人格健全發展的障礙。
一個從小缺乏必要母愛的男孩也會深深陷入戀母情結,只不過這種戀母情結以另外的方式表現出來。因為缺乏母愛,他從小就格外渴望母愛,幻想母愛,這種飢渴不得實現,日積月累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