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助於養成雷厲風行的作風。
二、掌握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大人主要教給婷兒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少幫她做,如開保險鎖、玩拼板遊戲、擰毛巾、穿衣服扣扣子、拿東西、開關錄音機,並強調方法的重要。這樣有助於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雙語能力:要求婷兒跟說四川話的人說四川話,跟說普通話的人說普通話。她老是忘記後一點,我請她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她讓我用一聲“嗯”來提醒她。這個辦法很靈,因為是她自己想出來的、同時掌握兩種語音和詞彙,有助於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對今後學外語,有適應力快而強的好處。
四、辨別是非的能力,包括大人透過講故事,分析一個人或事情等方法進行的誘導,和適當的獎懲,獎主要是大人高興地稱讚和擁抱,懲主要是不理睬她,或關衛生間,後者很少用、我也用過打屁股的方法,在朋友的批評了取消了。朋友說得對,不應該讓孩子屈服於肉痛和莫名的恐懼心理,而應該講清道理。我的耐心少了一點,經常聲色俱厲地訓斥婷兒,以至於臉色和聲調都失去了威懾力。這些天我不這樣了,婷兒也為了不讓我生氣而努力表現得好,比過去自覺多了。
早教專家馮德全認為:優良性格有四個基礎,一是快樂、活潑;二是安靜、專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愛勞動、關心人。這些性格品質其實都是情商的重要內容,也是我讓婷兒從小就透過行為去體驗,又在日積月累中去強化的基本素質。
第四章 3-6歲:全面開發心智 (二)
學著心疼媽媽,訓練為他人著想
同情和關心他人,是情感智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關係到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對獨生子女父母來說,孩子在這個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關係重大。如今的中國是獨生子女社會,一個孩子是3個家庭的未來,是3個家庭的希望,是6個成年人的精神寄託!如果培養出一個性格憂良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沒法形容的,但如家裡出了一個逆子,那精神痛苦則不堪言狀。在我熟悉的人們中間,有對父母非常好的,也有對父母很不好的。那些嚴格要求子女的家庭,孩子都比較孝敬父母,那些嬌慣溺愛孩子的家庭,子女對父母都比較兇。這說明朋友之間“以心換心”的模式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很難奏效,那些指望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的縱容型父母,多半都會痛感“親生的孩子怎麼像條狼?”
情商專家的研究結論是:善良和體貼是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的天性。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麼就會消失,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具備同情心、愛心以及責任心,那你現在就必須對他們寄予這些希望。尤為重要的是,光靠說教是絕對不夠的,必須要讓孩子有親身經歷、因為人的大腦分為思維和情感兩個部分,人際關係方面的情商技能,只有透過親身體會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腦中發育出來。
這些道理十幾年前我並不清楚,我只是簡單地想到:應該及早採取一些措施,防止孩子變成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對於3歲10個月大的婷兒來說,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從心疼媽媽入手,培養為他人著想的習慣。值得慶幸的是,這些訓練成功地培養起了婷兒的同情心,使她對別人的情感和思想非常敏感,老師和同學都能感受到她減輕他人痛苦、替他人分憂的純真情感,並因此而喜歡她。不僅如此,這些訓練也給我們當年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從(1985年)元月2號起,我要求婷兒在我生氣的時候給我消氣,很靈驗。每當我因為她做錯了事而生氣的時候,婷兒便依偎在我身邊對我說:“媽媽,我錯了,你別生氣了,我給你背首詩消氣啊!”說完便奶聲奶氣地揹著:“朝辭白帝彩雲間。。。。”詩還未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婷兒還用唱歌的辦法為我消氣,她頭兩天喜歡唱“我們的祖國像花園。。。。”,後來又唱“搖啊搖,我的寶寶要睡覺”,今天唱的是《草帽歌》。我還沒有細想,這樣做對她到底有什麼益處或害處,但是對我卻大有好處了。前些時,我總是很難把生氣的情緒很快消除,這樣一來,我只用幾秒鐘就換了心情。客觀地說,我高興起來,婷兒也很高興,這對我的身體和我們之間的氣氛是很有益處的。我想,也許這是在要求婷兒對他人盡責吧?至少她要對我的情緒負責任,媽媽心情愉快就活得長,她就可以和媽媽在一起多過許多幸福的生活。
因為我咳嗽,說不出話,不能給婷兒唱歌,講故事,婷兒說:“那我就給你講。”她要講好笑的故事,這樣就開始編“愚蠢的故事”、“奇怪的故事”。(如: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