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經成為美國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超過了當初居於榜首的美國猶太人,更在日裔之上。在美國加州的矽谷,由於大量華人高科技人員的聚集,漢語已經可以成為很多矽谷公司的工作語言了。
這樣看來,只要有一個科學有效的教育體系,有良好的執行機制,位既定的素質教育目標得以實現,我們的中小學裡也一定能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學生來。
一路走好!一路順風!我為我心中永遠是那樣親切的中國校園默默祝福。
第十二章 挑戰人生,衝刺哈佛
(爸爸張欣武自述)
1998年2月中旬,婷兒和歐鵬登上了回國的飛機。當他們還在大西洋上空飛行,拉瑞的報喜郵件已經搶先一步飛到了成都外國語學校。婷兒他們一到家,報社的記者就連夜進行了採訪。第二天,《成都晚報》在頭版用大紅標題登出了《蓉城中學生訪美載譽歸來》,其它媒體也爭相報道。不論是學校的老師同學還是一般市民,都認為他們在美國的出色表現給中國青少年爭了光,也給家鄉人民爭了光。
歐鵬和婷兒在積極配合媒體的同時,心裡卻急得夠嗆:這次訪美足足用掉了1個月呀!高三和高二的同學們,在高考的峭壁上又攀登了一大截了。他們得集中精力盡快趕上。拉瑞問:你是否願意接受挑戰?
1998年6月,婷兒正忙著高中會考時,收到拉瑞的電子郵件,他以慣常的簡潔方式,開門見山地說:
“艾米,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得知哥倫比亞和威爾斯利都有專為中國學生設立的全額獎學金,當然,他們只接受最棒的中國學生。不知你是否願意接受這個挑戰:直接申請到美國大學讀本科?”
很明顯,婷兒到底願不願意到美國讀書,拉瑞還沒有把握,因為在美國的C-SPAN電視臺答聽眾熱線的時候,婷兒是惟—一個表示不打算到美國讀大學的中國學生。在婷兒訪美之前,我們全家曾經商量過對婷兒讀大學的設想,大家一致的看法,都覺得在研究生階段再出國更合適。在C-SPAN,婷兒回答的,就是當初的這個設想。正因為如此,拉瑞感到有必要先徵詢一下婷兒的意見。
對拉瑞的這個郵件,婷兒還是重申了原來的設想,並好奇地問:你認為我有多大的把握競爭美國名校的全額獎學金?
很快,拉瑞又來了一封郵件。拉瑞說:“競爭的成敗不取決於我的推薦信,而在於你有多優秀。不過,我以前推薦的兩名學生,被錄取後表現得都很出色,因此,我的推薦在學校方面應該有點信用。但這不是有絕對把握的事,這種競爭總是有些不確定的因素。”接著,拉瑞進一步分析了婷兒在中國和美國讀大學的利和弊。他毫不含糊地認為,婷兒如果能直接申請到美國大學讀本科,顯然更有利於將來的發展。他覺得這是一次有價值的冒險。不過拉瑞畢竟是個執業多年的律師,職業習慣使他沒有把這個結論強加給婷兒,而是希望婷兒認真考慮他的建議。
當時婷兒才滿17歲,做什麼決定,都還需要監護人的同意。所以拉瑞也沒有忽略從法律的角度讓婷兒徵求父母的意見。
得知拉瑞的來信內容後,我們3個人先都興奮了一陣—一我們覺得,拉瑞的態度又一次證實了婷兒的發展潛力。接著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到美國讀書,畢竟是關係到一生成敗的重大安排,不仔細權衡利弊,不能輕率做決定。況且它涉及到的具體問題太多太多。一旦確定出國讀書,婷兒現有的整個生活安排都需要做出大調整,這就像一輛飛馳的汽車想轉急彎一樣困難。
再就是申請美國大學的條件。首當其衝的就是托福考試成績。
除了其他各方面的優秀表現之外,拉瑞對託福成績也很重視,他給婷兒提出的標準是要考到640分一一想得到美國名牌大學的獎學金,就得考到這麼多。這可是一個不低的要求!如果托福考得不好,或者其他方面達不到哥倫比亞大學和威爾斯利學院的要求怎麼辦?拉瑞也沒忘了加上他的看法:如果不能被第一流的大學錄取,就不如不到美國讀書。
拉瑞愛惜人才,那份無私就像洋雷鋒,心情的殷切和執著也一點不亞於中國的伯樂。不過,拉瑞也像很多美國人一樣,做事極看重效率和成果。他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也需要抓緊時間,多做幾件有價值的事情。婷兒要是無法證明自己是一匹千里馬,拉瑞也只好遺憾地把她從自己的名單上劃掉。
由於在此之前,婷兒和我們都把出國讀書看成是大學本科讀完後的事,以至婷兒除了學校安排的英語課之外,從來沒有專門為考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