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的中小學校不妨也打破常規試一試。從校級到班級,設上一連串的獎項。想方設法讓那些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孩子們,也能從老師或校長手中屢次接過那鄭重頒發的大紅獎狀。讓全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體驗過成功的喜悅與榮耀。這樣的孩子們,今後的人生之路一定會走得更自信,更有光彩。
法語課與《歐洲之旅》
蘭登學校上外語課,最大的特色,是把學外語與瞭解外國文化緊緊“捆”在一起。
蘭登學校共開了三門外語:法語、西班牙語、漢語。不管那一門外語,都必定有一段時間專門講授有關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法語和西班牙語是兩門主要的外語,介紹文化的內容之多,當然不用說。漢語,在蘭登是開設不久的外語,即使如此,同樣也穿插了許多對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和當前情況的介紹。而且每年都有一批對中國有興趣、選修了漢語的蘭登學生,不遠萬里飛到中國,參觀、訪問、交朋友,身臨其境地體味中國文化。接待他們的,就是我的母校——成都外國語學校。
然而最典型的,還是為法語課專門安排的“蘭登歐洲之旅”。
每一年,蘭登學校學法語的高年級學生,都有機會到法國去作一次為期一個半月的異國之旅。旅遊的目的,一是到地道的法國語言環境中,進一步提高法語水平;二是實地感受濃郁的法國文化氣息。
蘭登學校在制定這個歐洲之旅計劃的時候,特別使用了一個詞Immersion…………沉浸。這個詞十分形象地說明了,美國學生到了法國,就應該像海綿一樣,浸泡、淹沒在法語和法國文化中,儘可能多地吸收原汁原味的法國文化。
學生們一到法國,就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法語水平,就被編到幾個程度不同的班裡。法語學得不夠好的,由美國老師教,便於隨時輔導。基礎好的,就由法國老師上課,便於深入掌握。
蘭登的學生們在法國期間,一部分時間是法國學校的課堂度過的,學習內容很廣泛。法國老師會如數家珍地向美國孩子介紹法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藝術、法國音樂,甚至馳名世界的法國葡萄酒。生動的講解。不時結合法國語言語法和詞彙學習。讓美國學生受益匪淺。
下課以後,學生們還是在“上”法語課,因為身處法國,法語“課”就無處不在。
蘭登學校為每個美國學生,都聯絡了一個法國家庭。美國孩子就像法國家庭的正式成員一樣,自然而然的跟法國人生活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逛公園、參觀博物館。。。
所有這些法國家庭,都是自願參加美-法學生交流計劃的。先決條件之一,是這些家庭的大部分成員都必須會說英語。不過,不到不得已的時候,大家都不會開口說英語,寧肯讓美國學生結結巴巴,比比劃劃地說法語。
法國家庭的成員們,大都會非常積極地參加這項交流計劃的活動。家裡來個美國人,既能給生活增添不少情趣,又能讓法國孩子們瞭解另一種文化,開闊一下眼界呢。每天,美國學生一回“家”,法國家庭的大人小孩就會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問這問那,不用說,全是用法語:
“傑克,今天又學了些什麼?”“傑克,你想去盧浮宮嗎?你可以看到好多有名的法國油畫,還有羅丹的雕像。”“傑克,今天媽媽買了蝸牛,這是一道最好吃的法國萊。。。”廣泛而有趣的話題,不光能提高法語水平,還能瞭解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法國人。
外出上街,也是計劃內的重要的一“課”。法國的HostParents(東道主父母),會想方設法,把美國學生推到第一線。到咖啡館點咖啡,到餐館點法國菜,買單,給侍者小費,都是美國學生的聯絡機會、這可能一點也不輕鬆。咖啡館裡的咖啡名目繁多,每一種咖啡都要附加若干個動詞或形容詞才說得清。——“我要一杯黑咖啡,不放糖,但要加奶。。。”
法國菜餚,作為西餐首屈一指的代表,更是花樣百出,稍微像樣一點的餐館,菜式動不動數以百計,真是難為了美國學生。
每次進一次餐館,就像參加了一場法國語言考試,不過卻很有趣。這大概可以看作日常生活中的法語“小測驗”。
有的法國家長還把美國學生帶到著名的菲徹斯考帕遊樂園——這是法國最著名的遊樂園,相當於美國的迪斯尼。但卻不是為了玩耍遊樂,而是要讓美國學生經受更大的考驗—一他們要求美國孩子去當一整天的導遊,必須百分之百用法語:
“託尼,瞧,那位先生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