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跳蚤。”
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
一位初三的學生給“知心姐姐”寫來一封信,信中說:
媽媽,您為了讓我一心一意地學習,平時什麼活都不讓我幹。每到節假日,我總想幫您做點家務活兒,但您卻說:“不用你幹,你只要努力認真學習,就算幫了媽媽的忙了。”一個星期天,您從街上買菜回來,我高興地想幫您擇菜,您卻說:“你放下吧!下星期測驗多考幾分就行了。”我心裡明白,您這是責怪我單元考試名次沒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裡傷心地哭了。
媽媽,您對女兒學習生活的關心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嗎?您的女兒多麼想求得您對女兒的理解,多麼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關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航手一樣用您那豐富的生活經驗為我指引航向,讓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裡搏擊、奮鬥、成長。
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說出了許許多多孩子的心裡話。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正困擾著孩子們。河北某縣一所小學舉行“奔向新世紀”象徵性長跑,跟著跑的、在路邊圍觀的家長比學生還多。他們不時衝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別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嗎?吃不消趁早退出來!”“別逞強了,走不動爸爸開車捎你!”
從小學生隊伍中,傳出這樣的回答:“誰讓你送,快回去!”“煩不煩!都被人家笑死了!”下來他們對記者說:“這樣的愛我們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愛天天在發生。
一次,我們帶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陽雞公山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營地參加“我愛大自然”夏令營。一位記者媽媽擔心四年級的兒子自己洗澡洗不乾淨,竟衝到男生洗澡的帳篷想為兒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個個像驚弓之鳥,嚇得躲了起來。記者兒子大聲喊著:“你給我出去,你討厭!”記者媽媽很納悶,在家不都是我給你洗澡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令兒子在小男子漢面前多沒面子。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兒也參加了夏令營,但她住在營區裡,沒和媽媽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營區看女兒。她回來對我說:“我遭到了嚴厲的拒絕!我女兒說,你怎麼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闖進我們的駐地!”
不管我們作父母的多麼想保護孩子,他們一旦融入集體生活,就有一種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會把這種“過份的關心”看成是很沒面子的事。正像小學生們所說的:大人的愛真讓我們小孩受不了!
現在我們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邊,可是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在發生!
這給我們敲響警鐘:過度保護下的孩子,更易受到傷害。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讓孩子出去經風雨、見世面,不要把孩子“鎖”在身邊。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護”的知識和本事。
對兒童期的女孩,要告訴她“八個不要”:1、不要貪小便宜,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準異性觸控的;3、不要把家裡的鑰匙掛在脖子上,要把鑰匙藏好,不讓別人看到;4、放學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結伴而行;5、路上發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脅、侵害……)都要告訴父母,不要瞞著;6、獨自一人在家裡要鎖好門,有陌生人叫門不要開;7、遇到壞人攔截要大聲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對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個學會”:1、學會防衛。防備他人對你身體的侵害;2、學會拒絕。對不良的性誘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絕;3、學會辨別。對不良的性誤導,你需要懂得辨別;4、學會抑制。對自我的性衝動,你需要抑制。人對自己的性行為是要負責任的,要受道德與法律約束的。網上的甜言蜜語不可信,不要浪費自己的感情。
女兒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為顧及面子忍氣吞聲,而要藉助法律的力量保護孩子。據媒體披露,某鄉村小學一個禽獸不如的男教師公然在課堂上猥褻了幾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長,因怕遭報復,都不敢聲張,結果這個男教師膽子越來越大,竟然當眾在講臺桌後強姦了幾名女學生。最後,終於有家長大膽站出來揭發、上訴,才把罪犯繩之以法。
那麼,父母該如何關心男孩呢?
父母最擔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學路上被大男孩搶劫財物。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