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在人生的路上,放棄什麼,選擇什麼,是一門藝術。有時,放棄就是獲得。
人們常說“捨得”,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什麼都想學,往往什麼都學不精;什麼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償失。
你到底要什麼?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的教導主任孫先生,就經歷了這樣一場痛苦的抉擇。
孫先生的女兒曾在他任教的中學讀初中快班。女兒學習基礎較差,成績一直上不去。為此孫先生壓力很大,認為自己很沒面子,便一再給女兒施壓。女兒學習情緒越來越低落,幾度產生轉學的念頭。中考時,她堅決要報考中專。父女倆為這件事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是尊重女兒的選擇,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在這場痛苦的抉擇面前,父親最終選擇了前者。女兒進入了她理想的中專。
情況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女兒上中專後,學習情緒高漲,在班級里名列前茅,入了團,還當了班長。女兒的變化,讓父親吃驚。他本以為女兒在自己身邊,近水樓臺,能夠得到更多的關照,誰想身邊有一個當主任的爸爸,對於成績不佳卻上快班的女兒來說,不但沒有成為資本,反而成了壓力與負擔。離開父親這棵大樹,她反而找到了感覺,找到了目標。
我把父女倆請到中國教育電視臺“知心家庭”欄目,請女兒談談她的感受。
“我和爸爸在一個學校時,我的心裡一直很壓抑。別人的孩子沒考好,老師和同學覺得很正常,我要是沒考好,老師和同學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好像在說:主任的孩子還考不好?別的同學去補課,老師說他愛學習;我去補課,同學們會說是老師偏向主任的孩子。我很委屈,好像天天生活在爸爸的陰影中。我下決心離開他。中考時,我故意報了中專,避開高中,這樣省得父母勸我考本校。我知道爸爸心裡不同意,可他還是支援了我。他是頂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站出來支援我,我心裡很感動,決心給爸爸一個驚喜。來到中專,我好像一下子解放了。我覺得我和別的同學一樣生活在陽光下。我沒有了壓力,因為誰也不認識我,不知道我是主任的孩子。我放鬆極了,一心想好好學,我再也不說我不行了。說來也怪,我的成績很快上去了,而且入了團,當了班長,我更來勁兒了,幹什麼都不甘落後,我爸說我進步的速度想壓都壓不住了。我說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現在我已經考上了大學。”
這位明智的父親告訴我們一個人生道理:
人要學會“捨得”,不能企盼“全得”。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我們或許重新獲得。明白的人懂得放棄,真情的人懂得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於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這就是人生。
成長比分數重要
這是一個六年級孩子寫給媽媽的“知心家信”:
那天,我從老師手裡接過數學試卷,糟了!58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膽怯地靠在門旁邊,眼睛盯著腳尖:“媽媽,我得了58分。”
“啪!”一記耳光落在我的臉上,媽媽的眼睛瞪得像銅鈴,額上的皺紋形成了一個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蒼蠅拍,照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裡說著:“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學,你不好好讀書,才考了個58分,我看你瘋了——”一碗不知什麼滋味的飯是和著淚水嚥下去的。
“不爭氣的,還不去洗碗!”
“不爭氣的,還不去掃地!”
“不爭氣的;還不去洗衣服!”
今天,我從老師手裡接過語文考卷,啊!100分!我哼著小曲像小燕子似的“飛”進家門,“媽媽,你看100分!”
“叭!”一個響亮的吻印在我的臉上。媽媽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條縫,額上的皺紋變得溫柔了,雙手緊抱著我,嘴巴笑的合不攏:“哈哈哈……我的女兒真好,真乖。”
午飯是豬肉,魚湯……
“別,碗不要洗了,油星子會濺到你衣服上……”
“別,地不要掃了,灰塵會迷了你的眼……”
“別,衣服別洗了,水冷冰冰的。”
我想多問一句:“媽媽您到底愛什麼?是我?還是我的分數?”
孩子對母親的描述多麼形象生動,孩子對母親的反問多麼一針見血!
是啊,我們所有的父母都該認真想一想,您到底愛什麼?是孩子,還是分數?
很多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