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老師問同學:“樹上有10只鳥,開槍打死一隻,還剩幾隻?”
這是一個傳統的腦筋急轉彎題目,不夠聰明的人會老老實實地回答“還剩9只”,聰明人會回答“一隻不剩。”但是有個孩子卻是這樣反應的。
他反問:“是無聲手槍嗎?”
“不是。”
“槍聲有多大?”
“80分貝至100分貝。”
“那就是說會震得耳朵疼?”
“是。”
“在這個城市裡打鳥犯不犯法?”
“不犯。”
“您確定那隻鳥真的被打死啦?”
“確定。”老師已經不耐煩了:“拜託,你告訴我還剩幾隻就行了,OK?”
“OK,樹上的鳥裡有沒有聾子?”
“沒有。”
“有沒有關在籠子裡的?”
“沒有。”
“邊上還有沒有其它的樹,樹上還有沒有其它的鳥?”
“沒有。”
“有沒有殘疾的或餓得飛不動的鳥?”
“沒有。”
“算不算懷孕肚子裡的小鳥?”
“不算。”
“打鳥的人眼有沒有花?保證是10只?”
“沒有花,就10只。”
老師已經滿頭是汗,但那個孩子還在繼續問:“有沒有傻得不怕死的?”
“都怕死。”
“會不會一槍打死兩隻?”
“不會。”
“所有的鳥都可以自由活動嗎?”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沒有騙人,”學生滿懷信心地說,“打死的鳥要是掛在樹上沒掉下來,那麼就剩一隻,如果掉下來,就一隻不剩。”
這位學生的話還沒說完,習慣於標準答案的老師已經暈倒了!
從這個看似笑話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在沒有禁錮、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是多麼自由奔放、充滿生命的活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都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愛提問,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他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培養“有創造性的想象力”,需要一個自由、寬鬆的發展空間。那些“很棒”的孩子,很有創造力的孩子,身邊都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媽媽,或本身就有創造能力的爸爸,也或者是某個很賞識他的創造才能,對他的“奇思妙想”很感興趣的人。
大作家列?托爾斯泰向人們提出忠告:“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摹仿和抄襲。”
給孩子鬆開翅膀,讓他的自由飛翔吧!
心靈成長需要包容
“包容”能培養孩子的情懷,使他不迴避錯誤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極富耐心。
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容納》。講的是越戰結束後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這個士兵打完仗回到國內,從舊金山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
“爸爸、媽媽,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請你們幫我的一位朋友回來。”
“當然可以。我們見到他會很高興的。”父母回答道。
“有些事必須告訴你們”,兒子繼續說,“他在戰爭中受了重傷,他踩著一個地雷,失去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他無處可去,我希望他能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生活。”
“我很遺憾地聽到這件事”,媽媽說,“孩子,也許我們可以幫他另找一個地方住下來。”
“不,我希望他和我們住在一起。”兒子堅持。
“孩子”,父親說,“你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樣一個殘疾人將會給我們帶來深重的負擔,我們不能讓這種事干擾我們的生活。我想你還是趕快回家來,他自己會找到活路的。”就在這個時候,兒子掛了電話。
父母再也沒有得到他們兒子的訊息。然而幾天後,他們接到舊金山警察局打來的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