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中國中學生報》的小記者、北京高二學生董誠和他的媽媽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們母子倆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為好朋友的。
在和我聊天中,他們講到了三條秘訣。
秘訣一:對抗變對話,從親子相互欣賞開始。
杜女士說:“以前逛商場,兒子要看光碟,我要看服裝,總有矛盾。後來,我看中什麼衣服,就請兒子當參謀。我偷偷看兒子一眼,他點頭我就試穿。我覺得兒子有男孩的眼光,會把媽媽看得很美,媽媽衣服選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來。兒子是我最好的參謀。”
董誠說:“跟媽媽出去特別輕鬆。媽媽能讓我當參謀,我當兒子的當然得有自信。”
秘訣二:對抗變對話,親子互相支招兒來轉變。
杜女士說:“我把孩子當成最好的朋友,我有什麼話跟他說,他有什麼話也跟我說。兒子大了,有他的思想,要了解他就必須學會傾聽。兒子有時候揹著書包進門:‘媽,我和你說個事。’我不管多忙都聽他說完。如果你說:‘炒菜呢,哪有功夫聽你說。’就等於拒絕,下次兒子就不會跟你說了。”
秘訣三:對抗變成對話,關鍵是親子相互理解。
杜女士說:“從當媽媽那天開始,就不光孕育了一個生命,更是多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一點點長大,我一點點了解他。現在我40多歲,孩子15歲,更年期碰撞青春期,我有時也挺有失落感。兒子總是問:‘媽,您現在怎麼變得這麼絮叨?’我說:‘我也不知道,其實還是挺想讓你心疼媽媽的。’兒子說:‘以後我會好好孝順您。但我現在大了,是一個男孩子,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媽媽向兒子交心,這使兒子非常感動。對於怎樣愉快地接受走向更年期的媽媽,董誠做得不錯,說起媽媽,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這對平凡母子總結的三個秘訣,的確意味深長。
歲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長高,父母一天天變矮。孩子要學會俯下身去,傾聽父母那充滿愛的“嘮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長者之尊,高興地說:“終於長得比我們高了!”
心靈成長需要尊嚴
一個人心靈的世界是靠尊嚴支撐的。不怕沒有錢,就怕沒有尊嚴。
我們培養孩子從小要有骨氣、有尊嚴。
尊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有一個乞丐跪在地鐵通道擺著鉛筆攤乞討。來了一個商人,丟下一美金,匆匆離去。一會兒,這位商人又跑回來,認真地對乞丐說:“咱們都是商人,都是賣東西的,我剛才付給了你一元錢,沒拿東西,現在我要拿走。”說著,蹲下來,挑了幾支鉛筆走了。
商人的話,讓乞丐大為震動。他第一次聽到有人稱他“商人”,第一次聽到有人說他“賣東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嚴。他迅速站立起來,撣撣身上的土,開始認真經營起他的鉛筆攤。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了名符其實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參加一個商界聚會,在那裡,他見到了那位商人。他畢恭畢敬地走過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充滿感激地說:“謝謝,先生!是你讓我找回了尊嚴!”
尊嚴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讓乞丐變成商人,也能讓一個人變成失去靈魂的乞丐。
一個孩子是不是有尊嚴,不取決於家裡物質條件的好壞,而在於他們生長和教育的環境。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顧盼,就是一個自信自尊的中國女孩。
顧盼出生在一個特殊家庭。她的父母身材矮小,父親身高只有1米3。顧盼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非議和嘲笑中。但是,她從不自卑,因為她有一個很有尊嚴的父親。
我第一次見到顧盼,是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知心家庭》演播室。當顧盼領著父母走進演播室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站在兩位矮小的父母中間,是一位個子高高的、眉清目秀、眼大有神的美麗女孩!她臉上帶著微笑,熱情開朗,青春洋溢。身材矮小的父母和清秀高挑女兒之間的極大反差,讓在場的人充滿好奇。
顧盼說:“我跟父親出去的時候,街上經常會有一些人對我們指指點點,我覺得非常不好受,並不是埋怨父親長得矮,而是覺得,為什麼這些人會以這樣的眼光看人?!可是,我父親面對這些目光,非常坦然。所以我覺得,我的開朗跟父親的坦然有很大關係。父母為了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從小我就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上。我不會因為父親不能讓我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而自卑,因為父母給我的一切已使我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