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先前你說,此人購回一隻輪船?”
“正是!”
“他要輪船做什麼?”
“行走川江。”
“這一來,上了我的路!……就一艘輪船?”
“眼下,就一艘。但已在此前無人問津的嘉陵江航運業上,開闢了一條新航線。”
“憑一艘船,與英美日德列強在川江上一決高下,他敢?”
“甫澄兄說中了——他還真敢。”
劉湘拍拍腰間佩槍,悠悠地問:“北衡,我劉湘耍槍桿子,武藝如何?”
“雄霸巴蜀!——日後一統四川者,非公莫屬。”
劉湘拔出何北衡胸前佩戴的鋼筆:“若讓我耍這筆桿子,又當如何?”
何北衡正考慮如何對答,劉湘大笑:“北衡莫想奉承話了。這點自知之明,劉湘還有!”
“甫澄兄是說,盧作孚……”
“隔行如隔山!他盧作孚這種時候敢趟川江這趟渾水,我劉湘佩服!——他是不是逞一時匹夫之勇?……盧作孚或能以教育在政治改革上統治人心,至於他能不能以一個輪船在客、貨航業中一統川江……”
遙遙一聲汽笛。
“四川人,說不得。”何北衡笑了,“一聲汽笛,盧作孚來也。”
劉湘循聲望去——陽臺下,兩江交匯處,懸掛英國旗的“萬流輪”正好駛過,緩緩地,另一隻小輪船反向從萬流輪後露出頭來,船上有“民生”二字,是民生輪由合川駛抵重慶。
萬流輪示威似的拉響汽笛。朝天門一帶江面本來是輪船集散中心,滿江大輪船,盡懸萬國旗,拉起響亮的汽笛,一片交響。只有小小的民生輪,懸掛中國旗,拉響抗爭式的汽笛。
劉湘看得興起,何北衡將望遠鏡端到他眼前。民生輪正駛入旋轉的清水渾水。
劉湘神情微妙:“詭異——天意?玄機——生機?商機——戰機?”
何北衡伸手將望遠鏡輕輕一撥。讓劉湘從望遠鏡中看見——船上客艙邊有一人,著麻布服,打著盞“民生”燈籠,正攙扶一位老年乘客。
劉湘推開望遠鏡,望著何北衡:“盧作孚的服務員,不錯嘛!”
察覺何北衡眼中笑意異樣,他頓時明白過來:“盧作孚?”
何北衡不緊不慢地說:“日後必一統四川的甫澄兄,對日後或將藉助其人一統川江的這個盧作孚,第一印象如何?”
“平平常常。”劉湘將望遠鏡塞還給何北衡,斜望著那一掛燈籠晃悠悠地過了跳板,上了岸,彎彎拐拐,沿那一坡石梯坎,沒入重慶城。
1926年枯水季節,盧作孚查實從重慶至涪陵客貨運輸航業的狀況,毅然作出決定。
1927年1月,民生輪出小河,走大河,首航涪陵,開通重慶至涪陵段新航線,衝出重圍,戰勝枯水絞殺……
“盧作孚從嘉陵江進了長江。”劉湘站在陽臺上,望遠鏡穿破朝天門兩江交匯處晨霧,見民生輪船拉響汽笛駛向下游。
“他把這艘船,從上海開回重慶,從長江開進嘉陵江,到今日止,不過半年。”身後,何北衡說,“甫澄兄此時對此人印象如何?”
望遠鏡移動一下,對準立身船頭的布衣盧作孚:“平常中,似有些不平常。”
“甫澄兄作何打算?”
劉湘放下望遠鏡:“學楊森。我是立志真要統一四川——也叫盧作孚來辦教育。”
“那這川江上一統霸業……”
劉湘一揚手,指著川江上。民生輪正被逆流而上萬流輪巨大船身遮擋了:“這洋船……”
“英國太古公司萬流輪。”
“噸位?”
“1197噸。”
“他盧作孚的船?”
“70。6噸。”
“這洋船買成多少銀子?”
“60萬兩。”
“盧作孚的船?”
“24500兩。”
“這川江上,日後就算有他的戲,此時也才敲響開場鑼鼓……”
何北衡面有難色:“盧作孚剛開始辦實業,你再叫他回過頭去搞教育……?”
劉湘正色說道:“他不是口口聲聲‘教育救國’麼!”
幾天後,劉湘所辦“軍事政治研究所”講堂中,盧作孚雙手將一張報紙用圖釘按定在黑板上。
滿堂千名川軍中下級軍官瞪著這張報紙上的數月前《萬縣慘案》肇事的萬流輪照片。
緊接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