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4/4 頁)
,與會者陷入沉默。一箇中國代表,一箇中國“商人”,居然會“在戰爭慘烈殘酷程序中,大講‘和平’”,居然會“在勝利到來前,大講勝利後的‘非兵’”……
久久的沉默。盧作孚望臺下,見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們也開始從四顧會場到彼此對望……自己是頭一回出國,頭一回在如此重大的國際會議上發言,所講又與此前所有登上這講壇的各國代表所講截然不同,盧作孚相信,中國人老祖宗傳下來的“上戰非攻”愛好和平的宗旨,“哀兵必勝”的攻略,一定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可是,怎麼會講完了全場一點反應都沒有?怎麼會連起碼的禮節性的鼓掌都沒有?中國的月亮既然與外國的一樣圓,難道,中國人的性情,會與外國人完全不相通?
突然,某個座位上,有一聲掌聲,緊接著,另一個座位上,有人響應,於是發展到全場,全體起立,掌聲如雷。
“盧先生精神氣魄確比平常人大些,故其在美頗為彼邦人士所驚異,到處受人歡迎,預料今後必能為民生展開一新紀元,使一個國家的公司,變為世界知名的公司。”孫恩三回憶這一天時,寫道。
當晚,曾光華給民生公司同仁寫信:“……此次開會,中國代表團成績甚佳,但本公司盧總經理確是裡面的臺柱。代表出席兩個會議,一是原料與糧食,二是交通運輸。他的意見顯然佔極重要的地位,佔兩個小組會議議程的一半左右。孫恩三文學式的流利英語,轉達他高深的議論,獲得會場中讚揚。”
1944年12月8日,升旗閉門不出,拿一本不久前剛從各地舊報紙上收集來的中國棋王謝俠遜辛亥年、討袁之年乃至1937年“七七”之後在中國與南洋所擺各種命名殘局譜,淡心無腸地打譜。
自從上回打譜,從棋王“老卒逼宮”的那一殘局棋譜中悟出眼下對華戰爭進入殘局時的“逼宮”之策,升旗便派田仲專程送往崗村。
這事田中寫有回憶錄:“我奉令入華,有緣結識升旗太郎老師。其時,起源於中國的圍棋,早已東漸,日本棋手與中國棋手對弈,往往下的授子棋。升旗在日本得中國圍棋真傳,來到中國後,不敢尋人下棋,怕露相,怕出了名樹大招風。每每技癢,便只有一個人關在屋裡打古譜。後來實在熬不住,便尋了中國象棋譜來讀,宜昌大撤退後,回到重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