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種理念就導致了對道德的教育不是去告訴你,你應該如何,而是你必須如何,就像人的生命存在必須要吃飯一樣。所以,康德把遵守道德看作是一個人必須的內心法則,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囑咐。因此,西方人在延續生命的同時也在延續一種道德意識。這種過程從生命的一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因此,像蒙臺梭利教育法以及卡爾·威特的教育方法均產生於西方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不管是蒙臺梭利教育法以及卡爾·威特的教育法,都是強調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進行有效的教育。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它把注意力主要放到了一個人的學齡前。蒙臺梭利說:“人類的很多問題,包括最重要的祈求和平與和諧的問題在內,其解決的唯一方法,就是將注意力與精力轉向於兒童的發現以及建立人格巨大潛能的發展之上。”
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會相信,一個和平的主題與一個小毛孩會有什麼關係?這絕對是我們當下中國人普遍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腦子裡,一個路都走不穩的孩子,你跟他談什麼交通規則?一個飯都吃不利索的孩子,你跟他說什麼飢餓?一個活得如此幸福的孩子你跟他聊什麼苦難?
然而蒙臺梭利卻告訴我們:“在發展兒童的這些真實的天性以前,學術界一直不明白構成人類心理現象的法則,研究敏感時期對於如何引導人類正常發展與形成將成為最具實用價值的科學之一。”
“人性、民族的氣質、或共同社會所擁有的愛國心、社會習慣、專門技術的志向、偏見、以及構成人格中所有組成因素的心智特質及道德性格。”
關於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它對我們當下教育的啟示,我會在以後的書中進行闡述,在這本書中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的是,實施一種真正的教育,將會有效地改變一個人、一個民族以及一個國家;同時也將會有效地改善我們目前的道德水平、社會風氣以及人文素質。而我們的父母、老師、國家的教育理念及體制以及媒體,都要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而其中,家長,作為孩子第一位啟蒙老師,其作用是最為重要的。西方有一句名言:“與其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政治家手裡,不如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人類的未來。”
這句名言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證實了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也向我們昭示著作為家長的一種莊嚴之責任:如果你缺乏道德,那麼你的孩子也將缺乏道德;如果你毫無誠信可言,那麼你的孩子長大了就有可能是騙子;如果你無視交通法規而亂闖紅燈,那麼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有朝一日成為你的犧牲品;如果你對你的父母橫眉冷對,那麼等你老了你將會得到同樣的下場;如果你連一點公共道德都不講,那麼你的孩子長大後絕不會是一個風度翩翩的雅士……
與此同時,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應該記住:如果你們只知道灌輸知識而不注重道德意識的培養,那麼從你們學校放學出來的學生就會亂闖紅燈而無視交通法規;如果你們只知道升學率而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那麼你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只是一個考試機器而不可能是真正的人才;
另外還有,我們的教育部門也應該知道:如果中國的教育制度總是以應試教育為模式而忽視其它教育方法,那麼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就難以培養出真正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如果中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那麼中國的科學技術也就只能跟在世界的腳步之後始終處於追趕狀態。
總之,教育將改變一切,教育也必將改變一切。
總之,我們必須要改變,我們不改變已無退路。
因為,誰都不願意自己讓別人視為“三等公民”;誰都不願看到一個身穿皮爾卡丹西裝的人在隨地吞吐;誰都不願意看到在澳大利亞的租房廣告中明確申明不租給中國人;誰都不願意聽到從各國傳來的對中國遊客不文明舉動的投訴聲;誰都不希望聽到“沒教養”這三個在文明社會中的最讓人無地自容的字……
餘秋雨先生在他《文明的碎片》一書的序言中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
一群文化人在遊長白山,路遇一位外國少年揹著帳篷準備到山上野營,這位已經很勞累的少年手上還挎著一個塑膠袋,邊爬山邊拾揀著沿路的廢紙、果皮、空罐。他靦腆地告訴那些文化人,從小在書本畫冊中就知道了長白山,這是他夢中的山,當然要把它收拾乾淨。他離開文化人獨自繼續爬山、揀垃圾去了,文化人上了大客車,但大家都長久的沉默著。過了很久,氣氛才重新放鬆起來,其中一位隨手把一塊果皮丟向窗外,車上的其它人像被什麼東西刺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