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兵來到張府,一番通報之後,袁肅在前廳見到這名騎兵。
騎兵不是新軍打扮,而是穿著一身深紫色馬褂,帶著笠式圓頂帽。詢問之後才知道,對方是灤州知州衙門派來的聽差。
“我家大人聽聞安山鎮發生事故,特派小人前來慰問,若有需要府衙出力的地方,大人只管吩咐一聲。”聽差畢恭畢敬的說道。
袁肅不難猜到,像張舉人這樣身份背景特殊的人物,地方州府的官員當然不敢輕視,一旦張舉人家中有什麼風吹草動,肯定要在第一時間上門來探望一番。他把目前的情況簡單告訴了對方,也下意識提到了張舉人妻子命喪此次事故。
“若你們大人真要幫忙,那就立刻擬出一檄告示,通知周邊城鎮加強防盜,另外召集地方大戶,動員商團、民團做好聯防預案。”袁肅最後說道。
他剛把這話說完,腦海裡忽然閃過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正好與“商團”、“民團”有關,或許可借這幾日發生的事件好好利用一番。
“竟發生如此駭人聽聞的事,那些賊人當真是太狠毒了。”聽差一臉震驚的說道。
“近日灤州禍事連連,這天下已然不太平了。我們七十九標孤掌難鳴,這幾日總是顧此失彼,要想保境安民必然要大家齊心協力才是。”袁肅知道之前剛發生石門鎮事件,為了給七十九標掙幾分面子,他故意說出了這番話。
“袁大人說的是,請袁大人放心,剛才的話小的已經都記得了,等回城裡之後一定如實匯稟我家大人。”聽差鄭重其事的說道。
“如此就好。另外,你可以順便再替我帶一句話給王大人,就說等我返回灤州城後,會盡快去拜會王大人,仔細商榷關於灤州治安的相關事宜。”袁肅補充的說道。
聽差雖然感到有些疑惑,但是這種事自然不是他這個下人敢多嘴的,於是只是應諾了一番。隨後他又用“請示”的語氣詢問袁肅,是否可以當面向張舉人代傳知州大人的慰問。
袁肅畢竟是外人,這種交際的事情不方便多嘴,於是他將聽差帶到府內引見給黃管家,由黃管家來決定現在是否方便安排見面。
黃管家知道張舉人平日與知州王磷同交情不淺,此時王磷同好心派人來慰問,也不好意思把人家拒在門外,因此還是引到中堂與張舉人見了面。
張舉人見到這名聽差之後,只是在恍恍惚惚的精神狀況下,敷衍的應答了幾聲。他現在沒有心思見客,就算是一番好意的慰問也是挑在這個時間。
不過就在聽差準備告辭返回灤州時,張舉人忽然想到自己的侄女張涵玲還在城內。儘管這個時候待在城內要更安全一些,但考慮到一個女孩子留在軍營當中到底是有諸多不便。於是他立刻找來黃管家,讓黃管家親自帶人駕著馬車去城將張涵玲接回來。
不僅如此,張舉人還特意找到袁肅,希望袁肅能派一些士兵沿途護送馬車。
袁肅沒有推辭,馬上吩咐尚且留在府邸的孫連仲,帶上五名士兵陪同馬車一起進城,回到標部後順便把這裡的情況向張建功彙報一番。
在黃管家準備馬車時,袁肅還過去叮囑了一些話,他告訴黃管家張小姐今早到灤州時並沒有多穿衣服,也沒有穿鞋子,讓黃管家隨便捎帶一些衣服鞋子過去,省得讓張小姐和那小丫鬟受凍。黃管家連忙感激了一番,然後派僕人去收拾了一些張小姐衣物。
陳文年、趙山河等人返回安山鎮時,已經是過了下午四點鐘。
袁肅來到大門口迎接他們,只見包括陳文年和趙山河在內,眾人一個個都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樣子。無論是軍中的戰馬還是張舉人府上借的馬,全部累得連打響鼻的聲音都軟弱無力,其中好幾匹馬明顯掉了一圈膘。
好在眾人費盡力氣並不是一無所獲,隊伍還帶回來一架牛車,車上倒是還有幾袋沒來得及搬走的糧食。
不等袁肅上前來詢問,陳文年在跳下馬背後立刻說了一下情況,他與趙山河從鎮子西南邊追出去,一直追到靖安鎮的地頭然後兵分兩路分頭繼續追。他一路往南,趙山河則帶隊繼續往西,後來在靖安鎮南邊的一片林子裡找到這輛牛車,而且還發現了車轍腳印的痕跡。
沿著這些痕跡追蹤了一陣,痕跡一直持續灤河岸邊,只可惜過了灤河之後竟然沒了蹤跡。
至此陳文年已經追了二、三十里的路途,又是跋山又是涉水,早已是人困馬乏,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打馬返回。行到安山鎮外時,陳文年又與趙山河不期相遇,趙山河向西追蹤自然是無功而返。
袁肅將他留在張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