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2/4 頁)
”
周斌忙道:“奴婢知道了。”
說罷,碎步退了出去。
朱棣目送他走,那鷹鉤鼻下的嘴角微微揚起,露出略帶幾分殘酷的微笑,他靠在御椅上,道:“來人。”
一個太監進來,弓著身,屏息候命。
朱棣慢悠悠的道:“傳旨,神機營要重新操練,這件事,慢不得,趙王暫時就不要就藩了,就讓他領著這神機衛吧,教他好生操練。”
“還有……陳學的一些經義文章,朕要看看,朕一直都有個念頭,覺得這南榜有諸多不合理之處,東南那兒中試的多,西南那兒呢,中第的卻是寥寥無幾,長此以往,豈不是這進士俱都出自江浙兩省?這樣很不妥當,去請楊士奇來,這件事,朕要和他好好議一議。”
“除此之外,這東廠,自建立以來,未立寸功,反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歷任東廠掌印,俱都目無綱紀,傳旨裁撤掉吧,這查妖言之事,看來有錦衣衛也就足夠,錦衣衛那兒,要接手一些東廠的差遣,明日讓郝風樓覲見,朕要好生交代一下。”
朱棣一口氣,說出了幾個至關重要的任命,而後淡淡然的撿起了奏疏,宛如老僧坐定,漫不經心的闔目批閱起來。
……………………………………………………………………………………………………………………………………………………………………………………………………………………
第三章送到,最後兩個小時了,這個月最至關重要的兩個小時,老虎這兩天,心憂如焚,眼看就要跨年,可是月票依舊不溫不火,拜託各位,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還有多餘的月票,有的話,就投一票吧。(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二章:晴天霹靂
風暴就在一夜之間壓了上來。
誰都不曾想到,事情會這樣的糟糕,當宮中一份份中旨傳出,又據傳楊士奇入宮覲見,商討科舉事宜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事情來的太突然,本來陛下不封禁陳學,就已讓大家大失所望,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足以教人大跌眼鏡,許多人意識到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放出南北榜,是因為照顧北地的考生,因為南方的生員往往考的比北方要好,假若不出這麼個榜,怕是幾乎所有的進士,都要被南方人包攬。
可問題又出來了,這南方分東南和西南,南方的地域如此廣闊,也並非是什麼人都是考霸,因而閩粵、川貴等地的讀書人就悲劇了,面對那些如林的江西和浙江考霸,他們哪裡會有什麼機會,許多讀書人勉強混了個舉人、秀才,便不再琢磨舉業的事了,甚至有人暗中經商的也不在少數,以至於那些地方,教化不彰,甚至許多富戶人家,都未必有讓子弟讀書的傳統。
那些地方,本就是窮山惡水,隔三差五出那麼一些個刁民,照這麼看來,大族士紳們呢,又不熱衷於教化子弟,因而那兒的人民風不但彪悍,而且本地計程車紳,也未必都願意和官府合作,滋事是常有的事。
現在陛下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倒是沒有讓人覺得欣慰,反而細思之下,不禁冒著冷汗。
一方面。朝中的官員,尤其是重要的大臣,江浙一帶極多。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自太祖以來,幾科的考試,幾乎從狀元到二甲進士,絕大多數,都被江浙之人包攬。現在要解決西南科舉的問題,那麼勢必,會大大的威脅到江浙讀書人的利益。
畢竟朝廷錄取的進士。終究就這麼些名額,一旦再分出個西南榜出來,那麼南榜的名額必定是要一分為二,名額又要大大減少。而一些有心人。卻又意識到。陛下此時突然對陳學有了興趣,那西南諸省會不會另擇科目,進行考試。
這才是最教人恐慌的問題,一旦如此,那麼陳學,可就真正的發跡,足以和理學分庭抗禮了。
許多人的心裡透著不安,可是對閣臣們來說。卻都是煎熬。
一大清早,陛下就叫了楊士奇和楊榮二人去。解縉呢,反而連議事的資格都不曾有,胡儼、黃淮二人也都坐了冷板凳。
楊士奇素來和解縉不睦,而那楊榮卻是福建人,素來和江西的內閣之間有隔閡,陛下突然與他們議事,再結合此前種種的跡象,都使解縉明白,事情已經急轉直下,甚至已到了危急萬分的程度。
他萬萬想不到事情會一步步的惡化,不過他倒是從宮裡得知了一些訊息,先是趙忠的死,趙忠的死,讓解縉意識到問題出現在了哪裡,陛下對太子,對自己,怕是起了疑心,當今陛下,素來多疑,一旦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