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4/4 頁)
起武學,涉及國子監,引起如此大的波瀾,六部六科當為周成說話才是。怎料黃祭酒的條陳尚有附議,周成的自辯,壓根沒人理會。
推本溯源,不難理解。
謝閣老是謝狀元的親爹。如果前者不同意,內閣不透過,奏疏未必會聞於朝堂,更不會出現在早朝之上。
位列朝堂的都是人精。
黃祭酒是沒辦法,周成是他推舉,又為翁婿,不保不成。
其他人則要思量,為一個從八品助教得罪閣老,是否值得。故而,旁事尚可再論,周成的官途已然走到盡頭。
文臣集體沉默,武臣也不會出頭。
作為當事人,周成沒有上朝的資格,只能求助黃祭酒,請代為上疏,自己留在國子監,焦急等待結果。
可惜,等來的實在不是什麼好訊息。
如楊瓚預料,朱厚照當殿發下敕諭,“除國子監助教周成武學掌事,發大理寺究查貪墨之事。查證屬實,當依律嚴辦。”
“陛下聖明!”
謝丕顧晣臣齊呼萬歲。
黃祭酒心有不甘,仍要據理力爭。同列的太常寺少卿猶豫兩秒,再想攔,已是來不及了。
黃祭酒高舉朝笏,自仁宗年間講起,條陳各項規章,並舉例項,只為稟明,縱要處置周成,以司業掌武學實不可為,請天子收回成命!
周成不堪用,國子監還有其他助教。
助教不成,還有博士廳的博士。再不行,咬咬牙,監丞也可。
唯有司業,萬萬不行!
“陛下,祖宗規矩不可廢啊!”
黃祭酒聲淚俱下,不肯罷休。
謝丕和顧晣臣同時握拳,心生怒意。
群臣都在觀望,想看一看,這位少年天子是否會顧念“老臣”,改變主意。
“黃卿家之言,確有幾分道理。”
話入耳,謝丕和顧晣臣都是心頭一震,正要出列,忽見楊瓚微微側首,向兩人搖了搖頭。
思及楊瓚對天子的瞭解,兩人互看一眼,停住腳步。
“陛下,此事實不可行,還請收回聖命!”
黃祭酒豁出去,跪在地上,聲嘶力竭。
無論如何,都要讓天子回心轉意。
朱厚照沉默片刻,沒有順著黃祭酒的話說,而是道:“聽卿之言,當飽諳本朝律令。”
話題轉換得有些快,黃祭酒有些發愣。
“南京刑部左侍郎三乞年老致仕,朕已准奏。”朱厚照話不停歇,語氣帶著嘲諷,“卿既深知條律,為人剛正,不徇私情,當可為之。”
國子監祭酒,從四品。刑部左侍郎,正三品。
一躍兩品,堪謂拔升。
黃祭酒卻全無半點喜意,跪在地上,人已經傻了。
自太宗皇帝遷都,南京六部名存實廢,遠離權利中心。說句不好聽的話,已成為文臣武將養老之地。
逢新帝登基,正是大展拳腳之時,忽然被遷至南京,同發配無異。
兩京遷調,本該吏部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