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4/4 頁)
“謝相公盡言。”
“太宗皇帝舊例,凡王府家眷,唯王妃父兄可授爵,出官任武職。餘下女眷,皆不可循此例。”
謝遷聲音清朗,在奉天殿中陣陣迴響。
“近聞有違例者,薦側妃兄衛所僉事,舉妾父任州縣衙職司。違反祖訓,不尊太宗皇帝舊法,當予以嚴查!”
文武兩班倒吸一口涼氣。
先是首輔,後是次輔,三位閣老輪班上陣,玉牒,長史,女眷。
傻子也該曉得,內閣盯準了藩王。
過於震驚,滿殿文武均瞠目當場。
謝遷歸班之後,殿中仍久久無聲,更無一人出列。
摩拳擦掌,計劃彈劾江浙之事的言官,也是目瞪口呆。
閣老就是閣老。
出口就是驚雷。
比起彈劾朝官,明顯是藩王更為重量級。哪怕沒有明言,天子敕令下達,宗室內部也將地震。
向天子陳情?
欲加之罪,莫須有?
根本行不通。
閣老不同尋常官員,一言可謂千鈞。且言之鑿鑿,擲地有聲,必手握證據。
今日之後,敕令下發,凡涉事者,必惶惶然奔走相求。
風聲傳出,民間定會沸沸揚揚。
相比起來,江南剿匪,處置幾個貪官,根本不算什麼。縱是被捉拿的官員一日多過一日,詔獄人滿為患,朝中的目光也不會就此傾斜。
都察院幾名御史,六科數名給事中,都搖頭苦笑。無聲嘆息。
備好的奏疏,怕是用不上了。
這種情況下,彈劾南京守備枉法,直諷江浙鎮守太監公報私仇,上言南下司禮監少丞公然索賄,都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天子聽聞,頂多會輕飄飄來一句:“朕知道了,令東廠詳查。”
東廠廠公,即是司禮監提督太監。
交給東廠查,能查出個球!
請三司?
有王府之事頂在前頭,誰有心思理會幾個“地方太監”?
時運不濟啊。
嘆息一聲,對昔日同年,故交舊友的請託,只能道一聲抱歉。
京中雲劫雷動,因三位閣老奏請,風浪驟起,根牙磐錯,情勢愈發複雜難辨。
江南之地,剿匪的計劃,再次取得成效。
懸賞高達萬兩,沈嶽的人頭彷彿磁石一般,海上匪賊,陸上亡命之徒,接踵而來。
多股勢力逡巡海上,尋上島之路。
官兵暗中跟隨,五日間,認出多名大盜賊匪。
“海捕文書發下多年,仍遍尋不獲。老子還以為這廝死了,沒想到,竟躲到了海上!”
熊指揮使舉著粗陋的單筒望遠鏡,望著遠處的木船,冷笑數聲。
“沈嶽的人頭,當真是值錢!讀書人的花花腸子,老子算是服了。”
幾張懸賞告示,鬧得海匪內部四分五裂,爭相告發斬捕,投降朝廷。
附近的小股流匪,潛逃多年的巨盜惡賊,竟都開始露面。
“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