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在這部自傳中弗蘭克林指出他如何改過他自已好辯的惡習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一個最能幹和藹善於外交的人物。
當弗蘭克林還是一個經常犯錯的年輕人時一天一位教友會里的老教友把他叫到一邊結結實實的把他訓了一頓。
“朋友”這位老教友叫弗蘭克林的名字:“你太不應該了。你打擊跟你意見不合的人。現在已沒有任何人會理你的意見。你的朋友覺你不在場時他們會獲得更多的快樂。你知道的太多了以致再也不會有人告訴你任何事情……其實你除了現在極有限度的智識外不會再知道其它更多了。”
據我所知弗蘭克林之所以能成功那是要歸功於那位老教友尖銳有力的教訓。那時弗蘭克林的年紀已不小有足夠的聰明來領悟其中的真理。他已深深知道如果不痛改前非將會遭到社會所唾棄。所以他把自己過去所不切符實際的人生觀完全改了過來。
弗蘭克林這樣說:“我替自己訂了一項規則我不讓自己在意念上跟任何人有不相符的地方我不固執肯定自己的見解….凡有肯定含意的字句就像‘當然的”‘無疑的”等話我都改用‘我推斷”‘我揣測”或者是‘我想像”等話來替代。當別人肯定的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放棄立刻就向對方反駁的意念而是作婉轉的回答……在某一種情形下他所指的情形是對的但是現在可能有點不同。
不久我就感覺到由於我態度改變所獲得的益處……我參與任何一處談話的時候感到更融洽更愉快了。我謙沖的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們會快的接受很少有反對的。當我給人們指出我的錯誤時我並不感到懊惱。在我‘對”的時候我更容易勸阻他們放棄他們的錯誤接受我的見解。
這種作法起先我嘗試時‘自我”很激烈的趨向敵對和反抗後來很自然地形成習慣了。在過去五十年中可能已沒有人聽我說出一句武斷的話來。在我想來那是由於這種習慣的養成使我每次當我提出一項建議時得到人們熱烈的支援。我不善於演講沒有口才用字艱澀說出來的話也不得體可是大部份有關我的見解都能獲得人們的贊同。”
◆◆◆◆◆◆◆◆◆◆
弗蘭克林的方法用在商業上又如何?我們可以舉出兩個例子:
紐約自由街一百一十四號的瑪霍尼出售煤油業特用的裝置。長島一位老主顧向他訂製一批貨。那批貨的製造圖樣已呈請批准機件已在開始製造中。可是一件不幸的事忽然生了。
這位買主跟他的朋友們談到這件事那些朋友們提出了多種的見解和主意有的說太寬太短有的說這個那個他聽朋友們這樣講頓時感到煩燥不安起來。這買主立即打了個電話給瑪霍尼他說絕對拒絕接受那批正在製造中的機件裝置。
瑪霍尼先生說出當時情形:“我很細心的檢視現我們並沒有錯誤……我知道這是他和他的朋友們不清楚這些機件的過程。可是如果我直率的說出那些話來那不但不恰當反而對這項業務的進展非常危險。所以我去了一趟長島……我剛進他辦公室他馬上從座椅上跳了起來指著我聲色俱厲要跟我打架似的。最後他說:‘現在你打算怎麼辦?”
我心平氣和的告訴他他有什麼打算我都可以照辦不誤。我對他這樣說:‘你是出錢的人當然要給你所適用的東西。如果你認為你是對的請你再給我一張圖樣……雖然由於進行這項工作我們已花去兩千元。我情願犧牲兩千元把進行中的那些工作取消重新開始做起。
不過我必需要把話先說清楚如果我們按你現在給我的圖樣製造有任何錯誤的話那責任在你我們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可是如果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制過有任何差錯現則由我們全部負責。。
他聽我這樣講這股怒火似乎漸漸平息下來最後他說:‘好吧照常進行好了如果有什麼不對的話只求上帝幫助你了。”
結果終於是我們做對了現在他又向我們訂了兩批貨。
當那位主顧侮辱我幾乎要向我揮拳指我不懂自己業務時我用了我所有的自制力儘量讓我不跟對方爭論辯護。那需要有極大的自制力可是我做到了那也是值得的。
當時如果我告訴他那是他的錯誤並開始爭論起來說不定還會向法院提出訴訟。而其結果不只是雙方起了惡感及經濟上的損失同時失去了一個極重要的主顧。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直率的指出人家的錯誤那是不值得的。”
讓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別忘了我所舉的例子你隨時可能會遇到!情形是這樣的:紐約“泰洛木廠”推銷員“克勞雷”這些年來一直在說木材檢查員的錯處他常在爭論辯護中獲勝可是就沒有得到過一點的好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