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的十字路口就在你的面前,你有責任為自己選擇某一條道路。
考不考法碩這個問題其實不會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情形都不一樣,照搬別人的成功路線是註定要吃虧的。這個社會變化這麼快,什麼都不能保證你的將來。不過這裡有一個標準,可以保證你考上不後悔。真正問問自己喜歡法律?選定了這條路是否能堅定地走下去?假如明天你就可以去美國讀一個你毫無興趣的專業,你是否會放棄考法碩?真的,人這一輩子要為現實的東西放棄很多理想和興趣,但你是否會覺得放棄了理想和興趣,人生過得就如同嚼蠟?如果是,那你還是學你感興趣的專業吧。
考上了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本科不是學法律的,對法律瞭解不深,有很多基本的東西要去學。希望考上的朋友不要想太多,多看書是惟一的辦法。
畢業了找工作確實要有心理準備。這幾年學法律的越來越多,自考的、本科擴招的、還有雙學位的、法學的、法碩的。很簡單,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多了都會不值錢。但是真正喜歡法律的朋友請不要擔心這些事情。因為這些人中一部分學成後是要轉行的,自考和本科由於學歷太低,在北京找個好工作很難,雙學位的很大一部分還是做一些跟本科專業相同的工作。法學碩士這幾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有時候還不如法碩找的工作好。學法碩的一定要發揮自己本科專業的優勢—學金融的就進銀行,學工的去企業或者機關,學英語的進外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做2至3年以後再考慮是否做律師就很穩妥了。而且從那以後發展就會順得多,在銀行做了幾年後可以去做金融證券方面的業務,學工的去做智慧財產權,學英語的做涉外。自己有一技之長後再圖更大的發展。
說了這麼多,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不要盯著眼前的利益,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作者Email:
書山有路,路往何方
文/大冬瓜
一、開頭
記得一晚,一不得志的朋友酩酊之後問道:“想發財嗎?”
“想!”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這個庸俗又誘人的問題。
“想發財有五條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做官五讀書!”他打完了酒嗝,很連貫地說,“你知道自己的命嗎?覺得自己有運氣嗎?風水如何?”
大致他知道我不是做官的那塊料,終於沒把第四問提出。
是的,我不知道自己的命,也從沒什麼好運氣,更不懂玄術,風水之說自不可得,也沒打算要青雲直上,於是只有“華山一條路”……
二、兩種人
我一直看不起兩種人:一種是“死讀書”,一種是“讀死書”。
在我看來,死讀書的人資質較為愚鈍,把書讀死了,莫說舉一反三、融匯貫通,連讀懂都不易。這樣的人大致受客觀條件所限—所謂的智商。
“讀死書”者則大多智商較高,並不愚鈍,而且能把書讀得爛熟。若在書中隨便抽一章一段一題去考考他們,十有八九是難不倒的。一般估計,這樣的人是應試教育的驕子,老師的寵兒。然則卻愛死抱書本,一到了現實生活、實際工作,高材生們就開始沒落,沒了考試就沒了方向。
所以,書要讀,卻不可讀死,更不可死讀。
三、執卷的小烏龜
說完上兩節,我不由地一陣悲涼—6歲從書,18年來就算沒在書海中遨遊過,也總算在小塘小湖泊甚至娃娃池裡嗆過兩口水,也總算學會了兩招狗爬式、蛙泳什麼的。然而如今的境況卻更像是一隻在水裡呆膩了的小烏龜,爬上了沙灘,縮起頭來,卻又總愛不安分地探探腦袋,四處張望。總覺得前路是那麼廣袤,目標是那麼遙遠,而自己卻是那麼鈍!小烏龜覺察到自己的渺小,卻又支撐不住烈日炙烤,大地乾旱,現實生活讓他只好潛回水底,繼續環遊“未來水世界”。
多少個夜晚以來,我就是這樣來回自責著:放著好好的書不念,卻一味空想。每每潛回水底,雖感受著那份執卷的欣然,卻又抹不去一絲無奈。
書是什麼?也許是個良伴吧,可我卻覺得它是個活生生的器物,既是器物,但又那麼的活生生。
四、活生生的器物
人們總說無法靜下心來讀書,可卻又不知,如果書讀下來了,心就靜了。
坦率地說,我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可每當稍微靜下心讀點書了,往往就能減少幾分浮躁,幾分功利的幻想。
前些日子,潛下心來讀了些專業書籍,諸如《編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