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境惡劣的條件下將士們英勇頑強的搏鬥、征服精神。語句豪爽,如風發泉湧,真實動人。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先平後仄,打破了古典詩歌中以偶句為特點的基本形式,而且節奏短促,與緊張的戰鬥生活節奏十分合拍。
�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七言古詩
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
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
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
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
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
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
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
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
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
今見功名勝古人。
【註解】:
1。旌(mao2)頭:髦頭,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舊時以為“胡星”。旌頭落,胡人敗亡之兆。
2。渠黎: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輪臺東南。
3。戍樓:駐防的城樓。
4。平明:黎明,天剛亮的時候。
5。虜塞:敵方要塞。
6。“今見”句:希望封常清的軍功業績勝過古人。
【賞析】:
這首邊塞詩雖題為送行,卻重在西征。希望對方立下不朽的戰功。詩起首六句先寫戰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接仗,然後寫奇寒與犧牲。以敵軍之強襯托唐軍之強,以環境之惡劣、傷亡之重寫勝利來之不易,可謂寫得精警動人,謳歌將士抗敵奮不顧身。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凱旋,以頌揚作結。全詩一張一弛,抑揚頓挫,結構嚴謹。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七言古詩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解】:
1。武判官:生平不詳。判官名。
2。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3。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4。瀚海:大沙漠。
5。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後遂稱營門為轅門。
6。“風掣”句:下雪時間很久,營中插的紅旗凍得僵硬,大風也吹不動。掣,牽引。
【賞析】:
這是吟詠北國飛雪的邊塞詩。這首沒有像其它送別詩常是離愁別緒的基調。全詩句句詠雪,描繪天山、沙漠的壯麗雪景。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透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全詩連用四個“雪”字,以雪起篇,以雪終篇,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十分動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六句“奇才奇氣,奇情逸發,令人心神一快。”(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說此詩)
�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七言古詩
杜甫
國初以來畫鞍馬,
神妙獨數江都王。
將軍得名三十載,
人間又見真乘黃。
曾貌先帝照夜白,
龍池十日飛霹靂。
內府殷紅瑪瑙盤,
婕妤傳詔才人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