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5 頁)
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悽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全詩字字從月色中映出,因月生情,望月遙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此詩說:“反覆曲折,尋味不盡。。。”
�
春望
五言律詩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搔:抓撓。
4。渾:簡直。
5。不勝簪(zan1):因頭髮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叛軍佔據下的長安所作。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第一聯,寫一敗一存,一明媚一荒蕪,正反襯出詩人之深情。第二聯以擬人手法寫昔日盛京今日殘敗,詩人移情於物,以無情之物的悲、驚襯國破對於詩人的心理感受。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詩的前四句是望中所見,下四句轉入望中所憂。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平直,情景兼備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此論頗為妥帖。“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
春宿左省
五言律詩
杜甫
花隱掖垣暮,
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
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
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數問夜如何?
【註解】:
1。掖垣:因門下省、中書省地處左右兩邊,像人的兩掖,門下省為左掖。
2。金鑰;指開宮門的鎖鑰聲。
3。珂:馬鈴。
4。封事: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洩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稱。
【賞析】:
詩作於左拾遺任上,記敘了誠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實況。前半寫宮中的春夜景觀,後半寫自己等待早朝的緊張心情。暮至夜,再自夜至曉,自曉至明,前寫景,後寫情,結構嚴謹而又靈活,真切地表達出了詩人為國事而夜不能寐的心態,敘述詳明而有變化。
�
至德二載。。。
五言律詩
杜甫
【題目】: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此道昔歸順,
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
應有未招魂。
近侍歸京邑,
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
駐馬望千門。
【註解】:
1。此道:指金光門。
2。昔歸順:指至德二載投奔鳳翔時,長安西邊的胡騎正甚繁亂。
3。胡:這裡指安祿山部隊。
4。近得:指拜左拾遺。
5。京邑:指華州,因系畿縣,距京城長安不遠。
6。“移官”句:這裡固指賀蘭進明之進讒,其實也多少含有對肅宗的牢騷。豈至尊,豈出皇帝之意。
7。千門:原指宮中的門戶,這裡借代宮殿。
【賞析】:
至德二載(757),作者自金光門出,由小路投奔鳳翔肅宗,任左拾遺,十月隨肅宗返長安。次年乾元元年(758),又因進諫被貶華州任司功參軍,又出金光門,感慨萬端。然而作者在詩中寫道“移官豈至尊?”不敢歸怨於君,而以“無才日衰老”自責。但在這委婉詞句的背後隱含著作者對無辜遭貶的憤慨和對朝廷的失望。此詩結構嚴謹,撫今追昔,娓娓道來,自然流暢。
�
月夜憶舍弟
五言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