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5 頁)
�
楚江懷古
馬戴
露氣寒光集,
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
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
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
竟夕自悲秋。
【註解】:
1。楚丘:楚地的山丘。
2。木蘭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辭》中的木蘭舟。木蘭,小喬木。
3。廣澤:遼闊的湖泊,指洞庭湖。
4。雲中君:本《楚辭·九歌》篇名,為祭祀雲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賞析】:
此詩為《楚江懷古》五津三章的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緻。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首聯先點明薄暮時分;頷聯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點出人來,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頸聯就山水兩方面寫夜景,“夾”字猶見凝練;尾聯才寫出“懷古”的主旨,為後兩首開題,而以悲愁作結。全詩風格清麗婉約,感情細膩低徊。李元洛評曰:“在藝術上清超而不質實,深微而不粗放,詞華淡遠而不豔抹濃妝,含蓄蘊籍而不直露奔迸。”楊慎《升庵詩話》曰:“至如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雖柳吳興無以過也。晚唐有此,亦希聲乎!”
�
書邊事
五言律詩
張喬
調角斷清秋,
徵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
窮邊有客遊。
蕃情似此水,
長願向南流。
【註解】:
1。調(diao4)角:猶吹角。
2。梁州:當時指涼州,在今甘肅境內。
3。窮邊:荒遠的邊疆。
【賞析】:
此詩是寫作者遊歷邊塞的所見所聞。首聯寫邊塞軍旅生活和安寧,徵人安閒無事;頷聯虛寫昭君墓秋來依然春風吹拂,梁州邊城一派日麗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團結,邊防安定;頸聯寫滿心歡喜之情。極言廣漠邊塞無蕃兵阻擾,遊客到這裡觀光,反覆渲染和平景象。尾聯抒寫作者“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民族團結的心願。全詩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抑揚頓挫,讀來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張喬
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貴池縣)人。唐懿宗鹹通年進士,但一生仕途坎坷。他與許裳、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蟲賓'、鄭谷、李棲遠,號稱“十哲”,是當時有名的東南才子。黃巢起義,他隱居九華山中。其詩風清雅纖巧。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五言律詩
崔塗
迢遞三巴路,
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
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
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
明日歲華新。
【註解】:
1。羈危:指漂泊於三巴的艱險之地。
2。歲華:年華。
【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羈旅異鄉的真實感受,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托“獨”字。末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離愁鄉思,發洩無餘。
崔塗
生卒年不詳,字禮山。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唐才子傳》說他“家寄江南”。壯年時客居巴蜀,其詩多羈旅之作,抒寫情懷,衷怨婉轉,動人心魄。
�
孤雁
五言律詩
崔塗
幾行歸塞盡,
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渡,
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矢曾'繳,
孤飛自可疑。
【註解】:
1。爾:指孤雁。
2。之:往。
3。失:失群。
4。渚:水中的小洲。
5。'矢曾'(zhu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