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5 頁)
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
數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罷,
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
柄任儒術崇丘軻。
安能以此上論列,
願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於此,
嗚呼吾意其蹉跎!
【註解】:
1。少陵:杜甫;
2。謫仙:李白。
3。陵遲:衰敗。
4。搜:打獵。
5。遮羅:攔捕。
6。隳(hui1):毀墮。
7。山阿:泛指山陵。阿,大的丘陵。
8。翥:飛。
9。掎摭:採取;
11。羲:羲和,這裡指日。
12。娥:指月。
13。掘臼科:挖掘石鼓。
14。詎肯:豈肯。
15。'“妍”右上一橫改為“合”'婀(an2)(e1):無主見。
16。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漢之後諸朝。
17。理則那(nuo4):無可奈何。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著名的敘事詩篇。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為。內容記敘狩獵情狀,文為大篆。韓氏以為周宣王時所為。其物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詩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廢棄,力諫當局保護石鼓而不得采納,因而大發牢騷。開頭四句是總起,自謙沒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綱”十二句是追敘石鼓來歷久遠。“公從”十句是敘石鼓文的文字和字型及其保留的價值。“陋儒”六句是敘懷疑《詩經》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憶昔”十八句,是敘發現石鼓的經過和建議留置太學。“中朝”十句是敘當局不納詩人建議,嘆惜石鼓文物的廢除。“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學的時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學。章法整齊、辭嚴義密。
�
漁翁
七言古詩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矣欠'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
【註解】:
1。西巖:在今湖南零縣西湘江外。
2。“曉汲”句:拂曉汲取清澈的湘江水,燒著竹子煮開水。
3。'矣欠'(ai3)乃:搖櫓的聲音。
4。無心:指雲自由自在飄動。
【賞析】:
柳氏的這首山水小詩是作於永州的。詩寫了一個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藉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憤。這首詩題目雖是漁翁,實際卻描繪湘江上美麗的自然景色:碧綠的江水、小船、炊煙、漁翁、山岩、雲彩等。詩中“汲清湘”,“燃楚竹”,可謂超凡絕俗。象徵著詩人孤高的品格。寫“煙銷日出”,卻“不見人”了,忽然“款乃一聲”人在遠方“青山綠水中”。這種奇趣的造語,勾勒出了悅耳怡情的神秘境界,從而可以透視詩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結尾二句,進一步渲染孤寂氛圍。“回看天際”只有“無心”白雲繚繞尾隨,可謂餘音繞樑。“'矣欠'乃一聲山水綠”句,歷來為詩人所玩賞稱讚。“綠”雖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蘇東坡評此詩:“詩以奇趣為宗,反合常道為趣。熟味之,此詩有奇趣。結二語,雖不必亦可。”
�
長恨歌
七言古詩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