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
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
【註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4。勞:苦於。
【賞析】:
此詩是村居閒逸生活的寫照,作者隨手寫來平淡自然。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昇,為納涼設景。前六句寫夏夜水亭納涼的快感。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句,納涼消暑之佳句。
�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五言古詩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
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
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
孤琴候蘿徑。
【註解】:
1。業師:業,僧人名字。師,禪師。
2。滿清聽:滿耳都是清脆的聲音。
3。煙鳥:暮煙中的歸鳥。
4。之子:這個人。
5。宿:隔夜。
【賞析】:
詩寫在山間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詩的前六句,盡寫夜色;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松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後兩句寫期待故人來宿而未至,於是抱琴等待。這首詩所分佈的色彩不斷變幻,境致清新幽靜,語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亦是佳品。
�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五言古詩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
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
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
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
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
微風吹蘭杜。
【註解】:
1。荏(ren3)苒(ran3):同“冉冉”,指時光漸漸過去。
2。盈虛:月圓月缺。
3。美人:舊時也指自己思暮的人,這裡指崔少府。
4。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託鄉思。
【賞析】:
此詩寫賞月思友,由月憶人。感慨清光依舊、人生聚散無常。詩的開頭點出“南齋”;二句點“明月”;隨著詩人視線的推移而寫賞月;三、四句觸發主題,寫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髮,寫流光如逝,世事多變;七、八句轉寫憶故友;最後寫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蘭杜,芳香四溢,聞名遐邇。全詩筆不離月,景不離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濟,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京兆長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任汜水尉、校書郎等職。後被貶官江寧丞,又貶龍標尉。安史之亂被刺史閭丘曉所害。《全唐詩》收其詩四卷,世稱王江寧,又稱王龍標。王昌齡是七絕妙手,《唐才子傳》稱他“詩家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可與李白並肩媲美,詩句洗煉,語言流暢,節奏明快,詞意蘊藉,在寫景抒情上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明代的李攀龍甚至推他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尋西山隱者不遇
五言古詩
邱為
絕頂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僕,
窺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車,
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
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聲晚窗裡。
及茲契幽絕,
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
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