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怕再沒有什麼能聽得懂了!〃可想而知,俞敏洪當時是何等的自卑。
但是,他是一個不甘心被忽略的人,他決心改變現狀。後來,他每天戴著耳機,在北大語音實驗室廢寢忘食地練習英文聽力;他從小書店裡買了一套《新概念英語》,抱著大錄音機,鑽到了北大的小樹林裡,開始了他的瘋狂之旅。
俞敏洪幾乎一天十幾個小時狂聽狂背,經過兩個半月的魔鬼訓練,他不僅能聽懂任何人所講的任何英文,而且成了會聽英文、會說英文的人。
後來,創辦新東方後,他就把新東方定位為對人的培養和成長的教育,不是單單對英語水平的教育。他說:〃搞教育不能純粹以賺錢為目的,賺錢是教育的副產品……如果把服務做好了,教育的發展資金自然就來了。〃所以,新東方這兩點超過了別人。當時辦培訓班的不少都是賺到一點錢以後就不肯放手,而俞敏洪把前兩年賺到的錢全部返還到學生身上去。
正因為比別人多做了一點點,做好一點點,俞敏洪的新東方才在浩瀚的英語培訓班裡乘風破浪、獨領風騷。
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是一種勤奮主動的精神,是一種永不言棄的毅力,是一種永遠向上的努力,當然,這也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今天你比別人多做一點,明天你的希望就會比別人多出許多。
現代社會處處充滿競爭,如果我們只是把完成任務做為自己的工作目標的話,就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成功。人只有在不斷的自我超越中才能持續成長,而生命也會在持續的成長中不斷完善,最終走向成熟。如何實現自我超越呢?我們不能滿足於完成任務,而是要比別人所要求的多做一點,比自己所能做的再多做一點。儘管我們這樣做了之後也未必就能成為最好的,但至少我們已超越了自己。
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你就是優秀的!
第69節:成功必須練就三種忍受能力(1)
第三節
成功必須練就三種忍受能力
忍受孤獨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備條件;忍受失敗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業的必然前提。這三種能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如果不具備這三種能力,一個人最終難成就大業。
1。學會孤獨
在北大,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既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吹拉彈唱,無論是談吐或見識,都遠遠遜色於城裡的孩子。這種學習環境最終導致了俞敏洪成了一個被北大遺忘的人。他的大學時代,基本上是〃一個人的大學〃。
回首當年的大學生活,俞敏洪非常感慨:〃我是農村來的,普通話講得不好;極易產生自卑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幾個人認識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的最大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後來,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鍊自己的心態,鍛鍊自己開朗的個性,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些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5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孤獨是痛苦的,也是寂寞的。在你沒有成功之前,你永遠是孤單的,只有孤獨地奮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大學時代,俞敏洪因為孤獨,常常產生自卑情緒,不敢追求女生,也無法體味愛情的甜美和浪漫。但是,孤獨也有許多好處,它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英語和讀書上,用在一些問題的思考上,用在百折不撓精神的培養上。那時,為了能在英語系站住腳,俞敏洪瘋狂地練習聽力和口語;為了彌補自身匱乏的人文素養,他拿出一半的生活費買書;可以說,如果沒有大學時代承受孤獨的經歷,俞敏洪很難成就後來的事業。
創業之初,俞敏洪經常一個人滿大街貼招生廣告,冬天實在冷得受不了,他就掏出揣在懷裡的二鍋頭喝上一口,以此取暖;1995年,新東方做大的同時,俞敏洪也感到了內心的孤單,於是去美國找到了與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他一起創業;2000年,新東方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許多股東對俞敏洪的改革動機產生懷疑,認為他是在〃杯酒釋兵權〃、〃明分暗收〃,俞敏洪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幾乎四面楚歌,眾叛親離;巨大的孤獨如潮水般襲來。他此時的處境,真如陳天橋所說的那樣:〃真正的創業者內心都是孤獨的,時刻面臨著不被理解的痛苦。〃
歷史上,大凡有思想的人都有過孤獨的感受,蘇格拉底是孤獨的,康德是孤獨的,叔本華是孤獨的,尼采是孤獨的,紀伯倫是孤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