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在家裡心焦如焚。
雖然已經過了兩週的隔離控制期,電視臺的“空中課堂”欄目組也邀請過好幾次了,可霍老師堅持再隔離一週,以消除傳播病毒的可能。在家當網校的老師也蠻有意義。鳳亮的“非典時期免費學習”的建議被網校採納,各地學生都可以申請獲得三個月的免費卡號。學生人數呈幾何級數遞增,網校緊急應對,添置高效能伺服器,鳳亮又廣邀全國名師加盟,大大充實了網路教學力量。星光和三生堂的同學也都加入了進來,霍老師和孩子們保持密切聯絡,瞭解他們在家學習和健康狀況,和他們進行朋友般的交流。
霍老師天天都關注著網上和電視裡的非典新聞,北京的疫魔依然肆虐,幾乎每天都有百人左右新增確診病例,讓人揪心不已;只有看到非典患者出院的訊息,才稍放寬心,霍老師盼著他們都早點痊癒。晶瑩連日來戰鬥在抗非第一線,不知道她境況如何,醫院被整體隔離了。晶瑩所在的是處於市中心的大型綜合醫院,並不完全具備傳染病醫院的隔離條件,這裡的醫護人員面臨的危險可想而知,尤其對於像晶瑩等第一批抗非戰士。
今天,所有非典及疑似患者全部轉出了晶瑩那家醫院。與此同時,玲玉所在醫院被改造為非典定點醫院,成為啟用醫療戰線“國家隊”抗非的標誌。7天7夜創造的人間奇蹟——非典專科醫院在北京郊區小湯山鎮建成,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從全軍抽調1383名醫護精英馳援“小湯山戰役”,毛毛主動請纓奔赴前線,加入首批333人的隊伍進駐小湯山。抗擊非典,戰鬥猶酣。
此前全市中小學業已暫時停課。近來晶瑩的手機一直沒開,家裡也不知道她的具體訊息。童心只是想媽媽,一個勁兒地問爸爸:“我媽媽什麼時候回家呀?”
非典患者轉院的訊息,是霍老師的學生方巖播報給億萬觀眾的,她已經是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了。可惜新聞裡沒有提到方巖的同學晶瑩。
隔離期過去,霍老師應邀到電視臺演播室錄製“空中課堂”的節目,方巖給老師做起了導演。她以前就經常在教育臺客串做節目。一見霍老師,方巖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事。
“我從四川轉學到咱班上,您教會我普通話,發現我的天賦又鼓勵我學唱歌學播音的。霍老師,要不是您那麼開明,因材施教,我哪兒會有今天這點成績呀。”方巖真誠地笑著。
“這得靠你自己。老師只是被動的外在因素,你自己喜歡,願意去學才會有成績呀。最終還是要實現自主教育。孩子達到了自發和自主學習的程度,才是教育的成功呢。”
“那現在正是考驗孩子們這種能力的時候。”
“孩子的自制力肯定弱一些。人的成長也就是不斷走向自主的過程,教育就是提供一個成長的環境。孩子需要引導,我們才開設空中課堂。我還讓我們學校給孩子刻了好些光碟。今天錄完節目我就得去學校,我們的老師可一直堅守崗位呢。”
霍老師的學生總是人才濟濟,多才多藝,這與她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密切相關,她找到了開發孩子潛能的捷徑。苛求“全面發展”是違背天性的,因為誰的興趣和潛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些偏才怪才就是人才。所謂的“全面發展”也只是在一種狹隘的標準之下,不符合這個標準的人就不是人才了嗎?
循著孩子興趣去找教育的切入點,不必心急。孩子有特長有側重,這是好事嘛。這表明他某一方面可能存在巨大的潛能,只要找到了自己的潛能所在,並加以合理開發,他就會是一個成功者。只要能對社會有所作為,不論哪一方面,都是最可寶貴的人才,幹嗎要以種種理由限制“偏才”的成才呢?
方巖的成才就驗證了這一點。由於霍老師給她補課,她小學的數學成績還不錯,到了中學就一落千丈了,但她的語文和播音天賦卻日益凸顯。當時霍老師帶她到一個著名歌唱家住處學音樂,與補課交替進行。班上的學生好多都是市少年宮興趣班的成員,霍老師還給予熱情指導。
霍老師班上的興趣小組可多了,大家自由報名參加,什麼播音小組、寫作小組、數學小組、板報小組、科研小組、歌詠小組、舞蹈小組、木偶劇團、手工小組、體育小組等。比如寫作小組還給全班出作文集呢,後來發展成了校刊,從刻蠟板到油印,全套都自己動手,精工製作出來的東西很搶手呢。當然現在早電子化了。這些興趣小組夠全的吧,對於一個人來說,沒必要求全責備,大家各有所長,都是各種各樣的人才,組合起來不就成完整的世界了嗎,不就是真正的“全面發展”了嗎?
因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