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早在此前,霍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已經做好應戰準備了。隔離的日子裡,霍老師並沒得閒,她坐鎮家裡,電話指揮學校的防非工作,這回真是“運籌帷幄”了。星光和三生堂在全市中小學率先停課,霍老師牽頭制定了完善的學生在家學習預案。霍老師還和納坦伯教授談過他回美國的事情,但他謝絕了霍老師的好意,“我不能在這個時候回國,否則可能將這個病毒傳染給我的同胞。而且,我要留在北京,和你們一同戰鬥。”這讓霍老師大為感佩。非典的“突如其來”,也讓教育部的調令擱淺了。
要說起這個工作預案的制定,還離不開一個陌生人的建議呢。是那個陌生的電話提醒了霍老師。
“霍老師您好,我叫鳳亮,是北豐網校的內容總監,近日我們剛剛增開了小學版。經受非典的洗禮,網路教育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據我觀察,未來一個時期,我們網校的使用者會成倍增加。打破了時空界限,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得到更廣泛而高效的利用。所以我真誠地想採訪您,把您的故事和經驗釋出到我們網校,您也可在家裡進行線上講課和答疑,還請您不吝賜教。您和樹楷老師可以一起加入進來。最根本的,教育規律是相通的,您的教育教學藝術對於中學同樣適用。”
聽著這個年輕的聲音,霍老師愉快地答應了。她似乎聽丈夫說起過,學校和一個著名企業集團合辦了個網校,網校裡有這麼個年輕有為的人物。
這個年輕人就這樣闖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屬於霍老師的教育世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再一次心靈之旅。
互動留言:
看到假象誤以為真,這不僅僅存在於非典時期的非常事件,而是遍佈於我們的教育和生活中。可以說,任何事物都是“表裡不一”的,這導致我們經常會產生錯覺和誤解。其實教育的失敗就是因為誤解,您是否真正讀懂了孩子?誤解是因為資訊和溝通的障礙,掃除障礙其實並不難。
既然是寓言,那麼疾病的故事就不只具有疾病的意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通的,教育不可能獨立於社會生活之外。故事情節帶給我們的啟示應該也是多元的。當我們可能被一些事件和現象矇蔽的時候,當我們面臨人生抉擇的關鍵時刻,當我們為孩子失望莫名或者興奮過度的時候,也許常常需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僅僅是假象!”
戳穿卡爾·威特的謊言
剛上三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正趕上鎮上的集日。我們是“四九逢集”,即農曆的日期末尾是“四”或“九”時趕集。周圍十里八鄉的每天都有大集,五天一個輪迴。這是農村的習俗,也是市場的繁榮。每逢大集,各方鄉親、大人孩子就都挎著籃子拿著提包,興高采烈趕集去。
我聽母親說集上有賣書的,當時就來了精神。昨天晚上我就打好了主意,纏著母親要去趕集,“我們都有作文課了,我想去買本教我寫作文的書,讓我跟你去吧。”
母親當然不忍駁我的面子。趕集的路上碰到同村的大娘嬸子,總免不了問問我的學習情況。這集上人可真多,擠著都費勁。好不容易找到那個書攤了,見背靠的牆上掛著書,地面上鋪了層油布紙也擺著書,我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沙海淘金似的,我在那兒挨個翻,挨個選,母親在旁邊耐心地看著我。翻開一本,“不是我想要的”,再翻下一本。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選好了兩本書。
一本《班主任工作札記》,作者姓霍,是一位老師,它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我們課本一個地方出的。還有本《早期教育與天才》,這書倒沒看出什麼好,只是我想成為一個天才。這裡的書其實很貧乏,沒有寫作文的書,我就買了這兩本,說不定霍老師這書能教我呢。
“媽媽陪我買完書,我該陪媽媽趕集了。”心裡想著,一扯母親的衣襟,“走,我們趕集去。”
我們買了好多吃的,回到家裡我卻顧不得吃了,先捧起了霍老師的書,把另一本寫得枯燥的書給了姐姐。這還是我第一次買書呢,第一次看自己選的書。以前父親給我買過一些連環畫書,大都是歷史故事,還有神話,還有打仗的,即八路軍或解放軍。在學校裡傳閱小人書,簡直形成了一道文化景觀,我還借過同桌桂秋的呢。開口時我有點不好意思,她倒答應得很爽快。姐姐買過幾本電影剪輯,大姐在扉頁上寫著:“小書不怕看,就怕萬人傳。一旦傳沒了,再買不給錢。”
大姐這個時候已經在家幹活了,美麗的校園離她而去。她的成績那麼好,本來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呀。即使成績不好的人,也會有別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