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神奇聖人王陽明 > 第24部分

第2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仙魔錄:輪迴之主這城有良田之霸道總裁被強愛瀚文與武傑永劫:你一個富二代竟喜歡打電競哈利波特:過去歸來之人祁同偉棄政從商,沙瑞金給我敬禮還珠格格之香妃重生約戰,選我當主角?大可不必!天空之光海虎:龍之歸途詩魂落魄迷蹤誘爾為臣網遊:重生之網遊降臨現實之前亂七八的文影視綜清穿從夏冬春開始世界遊戲,無限進化到底是不是三國上古卷軸:龍裔記事本【五夏】摯友是你們小情侶的藉口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而在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留下來的哲學殘章之中,也有著和陽明先生同樣的敘述:

當心靈開始推動時,在運動中的一切事物就開始分開。心靈推動到什麼程度,萬物就分別到什麼程度。而這個渦旋運動和分離作用同時又造成了事物的更強烈的分離。

這個永恆的心靈,確乎現在也存在於其他一切事物存在的地方,以及周圍的物質中,曾與這物質相連的東西中,和業已與它分離的東西中。

諸如此類。

總之大家是殊途同歸。總歸大家說的都是同一樁事體。總歸一句話:所有的智慧都將在終點相逢,所有的智慧,描述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孔子稱之為仁。子曰:仁者愛人。而《大學》開篇,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注意這個至善。

這個東西,孟子稱之為取義。義者,宜也,也就是你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該或是不該,其衡量標準,就是仁,就是善。

這個東西,佛家稱之為慈悲,禪宗則直截了當稱之為善知識。知識的取向就是善,善的本身就是知識。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會眉開眼笑的。

這個東西,道家稱之為道,老子著《道德經》,“道德經”這三個字,“道”說的就是這個東西,“德”是說這個東西的性質特徵,“經”就是表述的意思——而對這個東西的性質表述,最終成為了品評人類品德的道德,這就是最典型不過的致良知,最典型不過的美德即知識。

而王守仁所做的,就是把孔子的話,把孟子的話,把老子的話,把蘇格拉底的話,把阿那克薩哥拉的話,把柏拉圖的話,用他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遍: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翻過來,掉過去。你東拉,我西扯。所有的智者,說的都是同一個終極真理,這個真理你可以稱之為仁,稱之為義,稱之為道,稱之為慈悲,稱之為大善知識,稱之為良知,稱之為美德,稱之為你願意稱之為的任何東西。

但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呢?

這事你得去問柏拉圖,他將用他的洞穴理論,告訴我們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就是這樣,仁也好,義也罷,慈悲也成,大善知識也可,良知也不錯——雖然這都是東方哲學的常用術語,但如果這個東西是真實的存在,那麼,西方的哲學家也同樣會發現它,感知它,表述它。而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或許是人類歷史最清晰的道之表述。

走出恐怖的洞穴

卻說柏拉圖學問大成之後,雄心勃勃想要以智慧宰制萬民,結果不幸被統治者當做奴隸賣掉。幸虧他的朋友花了高價,又從奴隸市場把他買了回來,此後他潛心研究,最終提出了世界哲學史上最為知名的洞穴學說:

我現在打個比方。整個人類就像是這樣的一群人:身上帶著枷鎖,躲在黑暗的山洞裡,背對著光線。我們的後面有欄杆,欄杆的外邊生著一堆火。我們看到的只是沿我們身後的欄杆走動的人,映在我們前面牆上的影子,聽到的只是他們的回聲。

如果我們中間有人回過身,對著光線,正面看著這些人,他們最先的感覺就是眼睛發花,如果讓他們把這些人看得清清楚楚了,還能感受到觀看的樂趣。如果他們告訴別人,自己在外邊看到的東西,別人肯定會說他們是在胡說八道。所以,那些見到過光明的人,就不想回到普通世界,也就是那個黑暗的山洞裡去了。

然而我們要知道,山洞裡的人都能看到東西,他們要做的就是把身子轉向光明。如果將他們身上逼迫他們背對光明的肉體慾望的枷鎖除去,每個人都會轉變,開始真正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把最能面對光明的人找出來,讓他們回到山洞,告訴山洞裡的人知識的優勢所在。如果他們認為這會很辛苦,我們就要像以前那樣牢記,全體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個人為全體的利益而受的苦,是次要的。

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這些人轉向光明呢?要想達到目標,僅僅進行音樂和體育的教育是不行的。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第一個教育是算術,然後是幾何,接著是天文學教育。還有一個相關學科,就是抽象的和聲學(不是聲音的和聲學)。這些課程,只是在為學習辯證法作準備而已。辯證法是最高的科學,它引導理智去思考最終的目標:善的理念……

目錄
喜劇大世界馴養極品天蠍男穿越三國之攸悠我心復仇罌粟之重返人間月朦朧鳥朦朧盛寵毒妃,暴君來接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