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其他相關情報。把觸角伸向每一個角落,並把蒐集到的情報加以組合,當做必要的情報。至於情報的選擇,倒不侷限於一開始就蒐集到高質量的情報。就情報而言,“質”比“量”重要,而“質”符合需要才最可貴,現場獲得非語言系統情報的場所,所謂現場主義即直接從現場獲得靠理論靠現成的數字和文字所得不到的情報。透過這種方法得到的情報,很容易成為預測可能性和當機立斷的過硬材料,如果僅注意擺在桌子上的數字和文字材料。不論怎樣全神貫注,大概仍舊會上大當,吃大虧的。
公共關係也是蒐集資料的重要方法,這是因為公共關係是協調和改善公司對內對外關係,使公司的各種行為符合公眾的需求,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並謀求公眾對公司的瞭解和信任,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了良好的公司內外關係,就可以疏通更多的資訊渠道,從而獲得及時、有價值的資訊。
捕捉資訊是公司經營者和製造商們的生存之道和生財之道,沒有靈活的頭腦和閃電式的思維,是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商戰的。如美國布朗——弗曼公司是一個享譽美國的制酒公司。1987年一次水產會上,弗曼公司的採購員美因巧遇一位乙醛生產商,得知對方的公司正在考慮用生產乙醛的下腳料辦一個水產養殖場的訊息,美因立刻想到布朗——弗曼公司每年製造威士忌酒都要留下一萬多噸的沉積物,都是糧食的下腳料,但都當廢料拋棄了。制酒過程中的大量餘熱——本可以養魚的,卻也白白浪費了。美因的建議馬上得到公司的採納,並委託他做這個方面的全權負責人。美因經過摸索,搞出一套密集型餵養方法,使養魚獲得了空前的豐收,也使公司發了一筆額外的小財。
上面說過資訊可以透過交流來獲得,而交流是相互的,如果一個人追求大量的資訊而給別人的僅僅是少數量,這種系統是不穩定的,最終可能變得既不多給也不多得。在一種雙向的資訊交換中,坦率會激發坦率,封閉會換來封閉,敵意會挑起對方的敵意。
在交流時,獲得資訊有六招:
①明知故問。如果對方吞吞吐吐,思路不清,你即已經弄清楚他或者是在浪費時間,或者雖然他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但他自己卻還不十分清楚。
②重複提問。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地比較對方前後回答之間的矛盾,同時還藉此瞭解回答問題人的品性。
③投桃報李。一般情況下向別人提供資訊決不會使你損失什麼,所以資訊是最好的交換物。
④注意訊息來自何人何地。你談話物件的層次以及談話地點與你獲得資訊有很大的關係。
⑤投石問路。向對方索取與你毫無關係的資訊,看看人們如何應付你的這一要求,這可以相當準確地反映出他們的性格,以及是否誠實。
⑥尋找數字中是否隱含什麼意義。
接受資訊和知識的條件是要發現擁有資訊和知識的人。一開始,你並不知道誰有,因此,你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接觸,應該接觸平時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人,因為總跟你接觸的人,你一下就會了解。你應該去找那些職業與你不同,專業與你不同,買賣與你不同,性別與你不同,年齡和你相差較大的人。
市場情報還必須透過自己的兩條腿和一對耳朵獲取之。無論如何,值得信賴的也不可貿然斷定。為求彼此共存共榮,協作者會盡快提供別的公司的情報,希冀能早日發展對抗商品,或希望能儘快採取促銷手段等措施。但是這樣的客戶,他的看法有時不免偏頗,而且也不會提供不利於本身的事。因此須儘可能尋找更多的途徑而不可侷限於少數的情報來源。
要打情報戰
要辦好私營公司,必須要學會搶資訊,打情報戰。資訊就是資本,資訊就是財富。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勝,蒐集資訊至關重要,因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收集競爭者的情報,可以充分了解競爭者的情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了解競爭對手在做什麼,競爭性的情報收集在飛速發展。《財富》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列舉了公司收集競爭情報的20多種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分為四大類。
從與競爭對手做生意的公司和個人獲取資訊
主要的顧客可以向公司提供有關競爭對手的情況,他們甚至可能願意收集、傳遞有關競爭對手的產品資訊。公司可以向顧客免費提供工程師,藉助這種關係,常常能夠獲得關於競爭對手正在推銷的最新產品的資訊。
(2)觀察競爭對手或者分析實物證據
公司不斷購買競爭對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