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第3/4 頁)
了過來,赫然是一門無後坐力火炮和一具火箭筒。單看外形還是很原始的貨色,甚至連平安縣兵工廠的產品都不如。不過以日軍研發和製造能力,只要有了路子,遲早會搞出成熟的產品來。
鄭衛國面色凝重地問道:“這個也是剛剛那一仗繳獲的?”
李師長點頭道:“嗯,小鬼子用無後坐力炮轟咱們的山頂陣地,還用火箭打工事,不過準頭一般。”說著又帶著鄭衛國到現場去觀察。
果然,從彈坑來看,這兩樣武器的威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精度和射程就不敢恭維了。可見日軍也還在摸索當中。
戰場上還有很多日軍的屍體沒來得及清理,橫七豎八地躺了一地。一些士兵正押著俘虜挖坑,估計是要掩埋屍體。還有些士兵則在死人堆裡轉悠,有啥扒啥,結果陣地上倒處都是被扒得光溜溜的日軍屍體。
馬軍長臉上有些掛不住,趕緊把那些發死人財計程車兵給轟走了,然後對鄭衛國解釋說:“鈞座,實在對不住。弟兄們也是讓苦日子給怕的,讓您見笑了。”
鄭衛國擺手笑道:“沒什麼?想當初我從平安縣起兵的時候,比你們的日子過得還慘呢!”又問道:“賡虞,你們這一戰一共消滅了多少日軍?”
馬軍長想了一下,說:“光地上的屍體就有近一千具,再加上被小鬼子搶回去的,怕是有兩三千吧!”
李師長有些惋惜地說:“本來能多消滅一些的。可惜小鬼子太滑溜了,一發現不對勁兒就拼命往回衝。咱們的部隊還沒來及合攏,不然的話……”
鄭衛國點頭笑道:“小鬼子這幾年吃了不少虧,也該長長記性了。你們不要總想著還跟以前一樣,以為挖個坑小鬼子就直會愣愣地跳進來。”
馬軍長和李師長忙點頭稱是,又請戰道:“鈞座,小鬼子眼下在中條山外圍就剩一個第37師團。要不咱們趁機向北攻擊,再啃下一塊鬼子肉來?”
鄭衛國有些意動,要是把日軍趕到運城以北,在晉南形成一塊緩衝區的話,也不失為上策。這樣一來,我軍的形勢就愈發厚重,從而對日軍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不過現在的華北場戰是犬牙交錯,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具體打不打還要看全域性。
正猶豫著,通訊員突然匆匆趕來了,報告道:“鈞座,山西新軍來電!”
山西新軍就是由犧盟會發起的抗日決死縱隊,屬於延安和閻老西兒的“共建單位”。十二月事變,閻錫山在山西的勢力被徹底摧毀之後。延安方面並沒有取消這個番號,而是單獨拎出來組建了一支部隊,駐紮在晉西南,也就是之前晉綏軍的地盤上。
當時,山西新軍有四支決死縱隊,還有暫一師、工衛旅、政衛旅等等,番號極多,共計50個團(其中46個正規團),總兵力5萬餘人。十二月事變後,除決死三縱隊被閻老西兒拿走。後被八路軍消滅以外。其它部隊都完全控制在中g手中。
為了保留這支部隊,延安方面決定任命第129師的徐副師長為山西新軍總指揮,原決死一縱隊司令兼政委薄依波為副總指揮兼政治委員。下設三個師,一個教導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
其中三個主力師分別由決死一縱隊、暫一師、工衛旅和政衛旅組成。決死二縱隊劃歸129師。決死四縱隊劃出120師。
有趣的是,山西新軍的三個師都比較有特色,決死一縱隊大部分都是青年學生;暫一師則是由前晉綏軍組成的。他們多是親延安的軍官,比如師長續範亭將軍。工衛旅和政衛旅則是山西各階層民眾組成的,比如工衛旅(正式番號為第207旅)就是清一色的工人。能湊齊這麼多工人,可見當時山西的工商業還是很發達的。
山西新軍重組之後,實力迅速壯大,並且成了華北地區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這也難怪,兩位主官當中,一個善於拉部隊(薄),一個善於練兵打仗(徐),想不興旺都難。閻老西兒當年就感慨道:“額們山西還是有人才滴,武有徐象謙,文有薄依波!”認為只要這兩個人肯幫他,就足以成就一番事業(把華北建成額們山西人的華北,笑)。只是老西兒連傅作義都不能用,何況是薄、徐二人呢!
言歸正傳。鄭衛國接過電報一看,不禁眉頭微皺。文彬和馬法五軍長忙問道:“怎麼啦,鈞座?”
鄭衛國隨手把電報遞給他們,解釋說:“山西新軍趁著第37師團主力南下,偷襲了日軍的後勤兵站和一些據點,沒想到日軍防守極為嚴密,倉促之下竟然沒能得手。”
將領們一聽,都感到有一些吃驚。自打徐總指揮接手以後,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