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第2/4 頁)
回繳獲了不少武器。您要不要看一看?”
鄭衛國笑道:“有新鮮玩藝兒嗎?”
馬法五忙道:“有,有!仙洲,把你們繳獲的新鮮玩藝兒給鈞座拿來!”
一個身佩少將軍銜的大個子忙應了一聲。這位少將名叫李振清,字仙洲(跟中央軍那位李仙洲不是同一個人)時任第106師師長。他性格十分豪爽,加上又是行伍出身的軍官,很瞭解士兵的疾苦,能做到對症下藥,很得士兵擁護。屬於西北軍系統的後起之秀。
不一會兒,李振清師長就帶著好幾樣武器過來了。鄭衛國隨手拿起一把外形很像捷克式的輕機槍。這槍跟捷克zb30一樣,都是採用的導氣式自動方式,30發弧形彈匣。最大的區別是彈匣和提把都是向前,這一點與捷克式恰好相反。
文彬突然指著槍管前部笑道:“咦,這上面怎麼還掛了一把刺刀啊,誰加上去的?”
李振清師長忙解釋說:“這個不是我們加的,它原來就有!小鬼子真是魔怔了,幹什麼都不忘了拼刺刀!不過這槍倒是不錯,鈞座,文旅長,你們看看這槍管,這瞄準鏡,跟咱們的zb30有一拼了。”
這種機槍是日製96式輕機槍,早在1936年就研發成功了,但直到42年才正式投入生產。日軍在佔領東北時有感於歪把子(即大正十一年式)的種種不足,便想研製一種新式機槍來取代歪把子。當時一共有兩種試製型號,其中一種方案是完全仿製捷克式,但是試製之後發現太重,最後改為97式車載輕機槍,裝備不多。
96式則是在歪把子的基礎上,吸取了捷克式的優點而形成。外形看著像捷克式,骨子裡還是歪把子的風格。同時具有兩種機槍的優點,又克服了之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所以一研發出來就獲得了陸軍的認同,只是吝嗇的日本陸軍一直沒捨得更換。直到1942年,日軍準備南進時才開始批次生產。
除了供應南方軍以外,中國派遣軍也分到了一些。由於96式機槍的出色效能,當時甚至給敵後軍民造成了一些恐慌。日偽漢奸們也趁機宣傳是什麼“神槍無敵”之類的,搞得人心惶惶。直到後來敵後武裝逐漸繳獲,並裝備這種武器之後,才消除了這種惡劣影響。
說了這麼多,96式輕機槍到底有什麼優勢呢?第一,它比較輕,比捷克式還輕了一斤二兩,子彈卻比捷克多十發;第二,它的後坐力比捷克式要小得多,因為捷克式用的是7。92毫米子彈,96式用的是6。5毫米子彈;第三點就是從第一點、第二點派生出來的——它可以端起來抵肩或者抵腰射擊。
在敵後戰場上,由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明確的戰線,雙方遭遇的可能性極大。而捷克式、歪把子雖然都不算太重,但想端起來射擊是很麻煩的。接敵之後,你得先臥倒,開啟槍架之後再開始射擊。像影視作品中,動不動就把捷克式當衝鋒槍使,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對於士兵的素質要求極高。
96式則不同,只要身體不是太差基本上都能做到。個頭較小體力較弱的南方人也可以。歷史上,浦東遊擊隊繳獲一挺96式之後,就專門安排一名士兵端著這槍走在隊伍前面,一旦與敵遭遇就全靠這槍壓制、消滅敵人。這使得當時的浦東遊擊隊在華東戰場上名聲大振,而那挺機槍也成了他們的招牌,每次軍區展覽的時候,都把這槍借去擺一擺,震懾漢奸和搖擺不定分子。很是風光了一陣子,直到後來繳獲的多了才變得不稀罕。
鄭衛國看了看,有些高興地問道:“仙洲。這槍繳獲得多嗎?”
李振清搖了搖頭說:“不多。才十二挺,其中有兩挺還被小鬼子給砸壞了,估計他們也是才開始裝備。鈞座要是喜歡的話,就全拿去吧!”
馬法五軍長忙道:“看你那窮酸樣兒。鈞座是啥身份。還能佔咱兒的便宜!”
鄭衛國笑道:“呵呵。你們也別擠兌我,日式裝備你們用不上,自己拿去向裝備部請賞吧!你們在戰鬥中的損耗。裝備部也會如數補充的。”
馬軍長見自己的想法被識破,不禁老臉一紅,忙點頭稱是。
李師長訕笑道:“嘿嘿,鈞座,那炮呢?”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炮彈要是能通用的話就留著,不過也要向裝備部報備!”
“是,鈞座!”馬軍長大喜,又忙對李師長道:“別愣著啊,有啥好東西都搬過來讓鈞座瞅瞅。”
李師長嘿嘿一笑,摸了摸鼻子,指著身後幾輛馬車說:“鈞座請看,這裡面還有不少好東西呢!”
“什麼寶貝?”鄭衛國好奇地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