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3/4 頁)
周參謀長愣了半晌才失笑道:“怪不得老程敢跟我打賭,這樣的點子我們工人累死都不出來。”又對裝備部一名軍官吩咐道:“去,把我們兵工廠生產的裝備搬上來!”
由於不缺乏步槍,平安縣兵工廠就只生產了四種擲彈器材和60、82兩種口徑的迫擊炮。山炮炮彈效能還不穩定,就沒拿出來演示。
首先測試的迫擊炮。讓鄭衛國感到欣慰的是,平安縣兵工廠生產的產品在精度、射程和重量等方面均比八路軍生產的要略好一些,只是沒有平射功能。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因為第四十一集團軍有的是平射炮。
由此可見平安縣兵工廠的整體工業水平還是略強一些的。論工人水平,雙方差距不大,主體都是太原兵工廠的工人。八路軍方面有喝過洋墨水的專家,平安縣兵工廠也有德國來的技師,雖然他們近段時間鬧著要回國。八路軍有各地的能工巧匠,鄭鬍子也在四處蒐羅了不少高人,像前段時間有個老師傅用手工打磨出一個關鍵炮件,愣是修好了一門四一式山炮。這手藝怕是不比那位手工造衝鋒槍的差。
論及機器先程序度,晉察冀兵工廠的最好,一二零師其次,平安縣兵工廠可能只比一二九師的兵工廠強一些。想當初周公從太原兵工廠搬起了一千多臺機器,是鄭鬍子的十倍有餘,其中不乏新式裝置。據說最開始打算搬回延安,後來發現不好搬運,只好就近轉移。由於晉察冀和晉綏(即120師的地盤)兩大根據地離得最近,得的好處最多。聶司令員就曾說了漏嘴,表示僅新式裝置就有兩百多臺。賀師長嘴上不說,也是個悶聲發大財的主兒。
一二九師的兵工廠雖然名義上是總部兵工廠,但只得了一百餘部較輕的裝置,跟鄭鬍子最初搬回來的那批差不多,可能還沒鄭鬍子搬回來的齊全。畢竟鄭鬍子當時是有步驟、有目的地去搬的,各種機械配置合理,搬回來就能派上用場。而八路當時就有些貪心,逮著什麼搬什麼,導致有些種類的機器過多,有些則偏少,還有的像子彈機這種稀罕貨色根本沒有。更讓聶司令員鬱悶的是,大部分新式機器工人不會用。
那批機械現代化程度非常高,是閻老西兒在36年才買回來的。歷史上,太原兵工廠的工人直到太原淪陷為止也沒掌握這種技術,近4000臺新式機器只能當擺設。八路雖然慣於克服困難,但想讓這些新機器動起來,起碼也要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攻關。
而平安縣兵工廠起初雖然都是輕型裝置,但陸續從天津、漢口,甚至德國補充幾次之後,工業水平已經有了很大地提升。就拿雙方研發的迫擊炮來說,雖然都是用的軌道鋼,但平安縣兵工廠卻能造的更輕更薄,承受膛壓的能力還更大。在德國技師的幫助下,兵工廠甚至應用了高低壓發射原理,別說各類國產貨,就連外國的同類產品也比不上。
除了迫擊炮以外,兵工廠自制的新一代擲彈器材也非常有特色。第一種擲彈器材是懸掛式擲彈器,體積很小,使用時直接套在步槍的槍管上利用空包彈發射;第二種跟第一種非常相似,但發射藥是彈體自帶的,只是利用步槍來穩定彈道和提供瞄準;第三種則是日製擲彈筒的改進版,加裝了兩角架和瞄準具,可以像德制50毫米超輕迫擊炮一樣精確瞄準;第四種則有些誇張,整體看上去像是一枝巨大的左輪手槍,一共可以裝填六枚榴彈,並像左輪手槍一樣連續扣動扳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對敵軍陣地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火力覆蓋。
程政委他們一看,都很新奇地說:“這設計也挺新穎的啊,不比八路軍的軍工差!”
馮軍長也點頭笑道:“是啊,我看西方列強也沒有這樣的裝備。只是這樣一來,兩位長官打的賭卻是不好定輸贏了!”
周參謀長搖頭笑道:“其實這些裝備都是總座定下來的思路,兵工廠的工程師們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要單論設計水平,自然是八路方面更勝一籌,所以明天我請大家吃頓好的。”
戰爭時期,蠡縣作為冀中首府必須進行燈火管制,晚上聚餐多有不便,所以周參謀長就定在了次日。
鄭衛國笑道:“好啊,那就還定在聚仙樓吧!今天楊教授和程副司令晚回來了一步,算是沒口福,明天正好去補回來。”
程政委忙道:“這怎麼好意思呢?讓參謀長吃點兒虧,咱們還是算平手吧!”
周參謀長笑道:“老程你先別忙著客氣啊,我還有事相求呢!”
程政委哈哈一笑,說:“就知道你惦記上那些軍工了,我可以幫忙穿針引線,成不成可不敢說。”
周參謀長解釋說:“不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